[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机空气自脱模型热床贴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91865.6 | 申请日: | 201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930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陵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B29C64/20 | 分类号: | B29C64/20;B29C64/379;B33Y30/00;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6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囊体 打印平台 导气管 热床 上膜 贴膜 本实用新型 模型底座 充气设备 有效解决 出气端 导气孔 进气端 局部力 可重复 控制阀 下模面 粘结力 粘结面 充气 膜体 取下 下膜 剥离 体内 穿过 铺设 施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空气自脱模型热床贴膜,其膜体设有上膜面和下膜面,其特征在于;使用时安装在3D打印机的热床上,将上膜面作为打印平台,上、下模面之间铺设有与所述充气设备连接的导气管,膜体内设有气囊体,导气管从所述气囊体中穿过,在对应每个气囊体的位置设有一导气孔,为气囊体充气,且导气管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分别设有控制阀。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体对模型底座施加向上的局部力,将模型从贴膜上逐步剥离,以减少上膜面与模型底座的接触面积,可有效解决较大模型因与打印平台粘结面大,粘结力过于牢固不能轻易取下制品的问题,使模型与打印平台可轻易分离,且可重复使用,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技术,具体为一种方便取下模型制品的热床贴膜。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出现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桌面级3D打印机在普通家庭中的刀普及,不少创客们已经开发出适用于国内市场的控制板,但是在日常打印中会出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当打印大件模型时,难以将模型从热床上取下,如果强行取下产品,很容易造成手烫伤,手划伤,以及平台精度受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空气自脱模型热床贴膜,使用户可安全、快捷的取下模型制品,且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3D打印机空气自脱模型热床贴膜,其膜体设有上膜面和下膜面,其特征在于;
使用时安装在3D打印机的热床上,将上膜面作为打印平台,上、下模面之间铺设有与所述充气设备连接的导气管,膜体内设有气囊体,导气管从所述气囊体中穿过,在对应每个气囊体的位置设有一导气孔,为气囊体充气,且导气管的进气端与出气端分别设有控制阀,打印完成后,在脱模过程中,打开导气管进气端的控制阀,启动充气设备,使气囊体向上鼓起,以减小模型底座与上膜面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所述导气管进气端的控制阀为单向止逆阀,出气端的控制阀为消声排气节流阀。
所述下模面上附着有3M胶,便于将膜体固定在热床上。
所述膜体优选采用PEEK(聚醚醚酮)材料制成。
所述导气管优选采用铜管,易弯折,易打孔。
所述膜体内设有排列成阵列的气囊体,导体管设置为往复的S型结构,将所有气囊体串联。
针对桌面级3D打印机,所述充气设备可采用打气筒。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体对模型底座施加向上的局部力,将模型从贴膜上逐步剥离,以减少上膜面与模型底座的接触面积,可有效解决较大模型因与打印平台粘结面大,粘结力过于牢固不能轻易取下制品的问题,使模型与打印平台可轻易分离,且可重复使用,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床贴膜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床贴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工作原理,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介绍。
一种3D打印机空气自脱模型热床贴膜,设有上膜面1和下膜面2,并配有充气设备7,如图1、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陵科技学院,未经金陵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91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机水冷系统
- 下一篇:一种快速散热的3D打印挤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