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天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6993.1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5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武杰;丁天伦;孔祥忠;曹雪;王瑛;李亮;蔡佩芝;车春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焦玉恒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信号 馈电点 射频口 天线结构 相位调制器 辐射贴片 分模块 右旋圆极化波 左旋圆极化波 电磁波分配 第一基板 线极化波 电磁波 调制 配置 发射 | ||
一种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基板、辐射贴片、射频口、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功分模块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辐射贴片包括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第一信号线的一端与第一馈电点相连;第二信号线的一端与第二馈电点相连;功分模块与射频口、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和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端分别相连,并被配置为将射频口的电磁波分配至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被配置为对第一信号线的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制。由此,该天线结构可利用单一射频口实现接收和发射左旋圆极化波、右旋圆极化波、和线极化波。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线已经逐渐向着小型化、宽频带、多波段以及高增益的技术方向发展。与传统的喇叭天线、螺旋天线和阵子天线等相比,液晶天线是一种更适合当前技术发展方向的天线。
另外,天线的极化特性是以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的电场强度矢量的空间取向来定义的。通过电场强度矢量矢端的运动轨迹划分极化的种类。天线的极化特性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线极化又分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圆极化分为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
当天线辐射的电磁波的极化面与大地法线面之间的夹角从0~360°周期的变化,即电场大小不变,方向随时间变化,电场矢量末端的轨迹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投影是一个圆时,称为圆极化。在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振幅相等,相位相差90°或270°时,可以得到圆极化。圆极化,若极化面随时间旋转并与电磁波传播方向成右螺旋关系,称右旋圆极化;反之,若成左螺旋关系,称左旋圆极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包括第一基板、辐射贴片、射频口、第一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功分模块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辐射贴片包括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第一信号线的一端与第一馈电点相连;第二信号线的一端与第二馈电点相连;功分模块与射频口、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和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端分别相连,并被配置为将射频口的电磁波分配至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被配置为对第一信号线的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制。由此,该天线结构可通过功分模块将来自同一射频口的电磁波分配至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并且通过第一相位调制器对第一信号线上的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制,从而可实现利用单一射频口实现接收和发射左旋圆极化波、右旋圆极化波、和线极化波。
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结构,其包括:第一基板;辐射贴片包括第一馈电点和第二馈电点;射频口;第一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一馈电点相连;第二信号线,一端与所述第二馈电点相连;功分模块,与所述射频口、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另一端分别相连,并被配置为将所述射频口的电磁波分配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以及第一相位调制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制。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一信号线上的电磁波的功率与所述第二信号线上的电磁波的功率之差小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上的电磁波的功率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上的电磁波的功率中较大的值的50%。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中,所述功分模块被配置为将所述射频口的电磁波等功率地分配至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
例如,在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中,所述第一相位调制器包括: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第一液晶层,夹设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位于所述第一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和所述第一液晶层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第一公共电极和第一驱动电极,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液晶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例如,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的天线结构还包括:第二相位调制器,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电磁波的相位进行调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6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