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冲击式排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4844.1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4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家云;付晓辉;丁燕;辛杨杨;孙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裕川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20 | 分类号: | F16K31/20;F16K1/32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宫克礼 |
地址: | 261299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导向管 空心浮体 密封阀板 阀体 本实用新型 抗冲击式 体内 排气阀 排气口 下端 浮体导向装置 阀板导向 缓冲作用 微量排气 储气量 进水口 空心浮 体重力 下端口 缓冲 收缩 零部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式排气阀,包括阀体,阀体上设有排气口和进水口,阀体内设有空心浮体和浮体导向装置,阀体内设有密封阀板,阀体上设有阀板导向座,密封阀板上设有排气导向管,排气导向管下部固定设有弹性阻浮装置,弹性阻浮装置的下端低于排气导向管的下端,弹性阻浮装置收缩后空心浮体可抵靠在微排通道的下端口上;本实用新型密封阀板在与排气口接触时,弹性阻浮装置可进行缓冲,降低零部件之间的冲击;阀体内少量气体不断聚集时,弹性阻浮装置可与空心浮体重力共同作用,使微排通道尽快打开,这使得储气量较小,空心浮体重新上升加速并不明显,同时加上弹性阻浮装置的缓冲作用,频繁微量排气后的冲击明显消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阀,尤其涉及一种抗冲击式排气阀。
背景技术
排气阀是输水管道系统中的重要装置,通常安装在输水管道系统的高处或者闭气的地方。
排气阀的作用是:当管道内出现大量气体时,排气阀可以排出管道内的空气,当管道内产生少量气体时,排气阀可及时地排出管道内的少量气体,从而减少输水气阻,保证输水稳定和管路安全;当管道内出现负压时,排气阀可快速吸入气体,防止管道被吸瘪或者密封被破坏等情况发生。
现有排气阀的结构形式较多,如申请号为“201610299783.7”名称为“一种排气阀”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1620773702.8”名称为“一种带微量排气阀的进排气阀”等,但其基本原理大致相同。以申请号为“201610299783.7”名称为“一种排气阀”的发明专利为例,排气阀的基本工作原理为:(1)管道内产生大量气体时,密封阀板与浮球都在自重作用下保持最低位置,大量气体通过密封阀板与阀体排气口之间的较大空隙迅速排出;(2)大量气体排出后,管道内的水开始从阀体进水口进入,浮球在浮力作用下开始上升,首先顶动密封阀板中心的排气导向管,关闭微量排气通道,因为排气导向管与密封阀板固定连接,所以密封阀板也被同步顶动;(3)浮球顶动上升直至密封阀板与阀体的排气口密封接触,阀体内形成密闭空间,密封阀板在浮球浮力和密闭空间内的气压共同作用下保持稳定,管道内也形成稳压水流;(4)当有少量气体析出时,少量气体进入阀体的密闭空间,阀体内水位下降,浮球随之下降,排气导向管上的微量排气通道开启,排出这些少量气体,排出后阀体内水位恢复,浮球上升再次把微量排气通道关闭;(5)当管道内出现负压时,阀体内水位迅速下降,密封阀板和浮球因气压和自重作用迅速打开,外界气体迅速进入管道。上述原理中(2)和(3)浮球顶动时密封较大空隙和密封微量排气通道的先后顺序因不同排气阀的结构会产生不同,但原理中第(4)点所有排气阀是一样的。
在实际使用时,现有排气阀根据上述工作原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上述原理(2)和(3)来说,浮球因为管道内的水压会快速上升,此时浮球浮力F浮>浮球重力G球+密封阀板重力G板+排气导向管重力G管,浮球、密封阀板和排气导向管的整体会呈一定加速的趋势向上运动,密封阀板也会因此速度会逐渐变大,在密封阀板与排气口密封接触的瞬间,根据冲量公式Ft=mv,密封阀板会受到排气口处非常大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不仅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而且容易导致密封阀板产生形变,同时这种反作用力也会传递给排气导向管和浮球,因为浮球本身为薄壁结构且排气导向管横截面积较小,所以传递过来的反作用力会局部施加到浮球表面,导致浮球发生形变,另外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密封阀板也会对排气口处的密封圈等造成冲击,导致密封圈容易损坏,所以这种冲击力的存在,对排气阀较多零部件都影响较大,特别容易引起零部件损坏,导致排气阀失去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裕川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潍坊裕川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48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