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2917.3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1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曹福成;王丽荣;杨洪波;李超;李贞兰;刘福迁;李文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福成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5/11;A63B26/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33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底座 动静态平衡 本实用新型 视觉反馈 训练装置 站立平衡 双模态 支撑架 站立 人体平衡功能 人体工程学 姿态稳定性 阻尼可调式 静态运动 康复训练 评估技术 设计结构 万向脚轮 运动平台 阻尼可调 方法学 四角处 紧凑 平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属于人体动静态平衡训练方法学及人体平衡功能评估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底座组件,在支撑底座下方四角处安装有万向脚轮,在支撑底座上方设有动静态运动平台,在支撑底座前端设有阻尼可调功能的站立支撑架。本实用新型根据平衡康复训练的需求,结合人体工程学特点,设计阻尼可调式站立支撑架;设计结构紧凑、安全性较高的运动平台。可实现各模式下动静态站立平衡训练,满足患者群各阶段站立平衡姿态稳定性训练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动静态平衡训练方法学及人体平衡功能评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具有两种训练模式,可实现动静态多级别视觉反馈平衡能力康复训练以及训练效果的精准评估。
背景技术
人体平衡是指人体自发、无意识或反射性地控制身体构建直立姿态,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该姿态稳定的身体功能。良好的站立平衡能力是人们维持日常生活的基础,如果人体的站立平衡功能出现障碍,不但会严重地影响人体的站立机能,降低或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可能引起其它一系列并发症。人体平衡功能分为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以及反应性平衡。静态平衡是指身体不动时,维持身体处于某种姿势的能力;动态平衡是指运动过程中调整和控制身体姿势稳定性的能力,动态平衡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体随意运动控制的水平;反应性平衡是指当身体受到外力干扰而使平衡受到威胁时,人体做出保护性调整反应,以维持或建立新的平衡。因此,人体平衡控制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技能,人体平衡的维持取决于正常的肌张力、适当的感觉输入、大脑的整合作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骨骼肌系统,因此平衡过程是一整套错综复杂的过程。与静态平衡控制能力相比,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恢复起来难度系数较大,良好的动态平衡控制能力是下肢行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动态平衡控制能力的康复训练对恢复行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技术中,人体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产品通常分为静态和动态平衡训练两种训练产品,可对患有平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静态平衡能力训练和动态平衡能力训练,主要通过平台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平衡训练过程中人体重心数据,最终通过计算得出人体重心在支撑平面内的投影坐标,这类平衡训练产品只能对患者静态平衡控制能力定性分析,不能定量分析出患者平衡能力的好坏程度;而对于人体动态平衡训练的产品,训练时患者站立于运动平台上随着平台运动,进行不同状态下的自动态或他动态运动平衡训练,但训练模式较少,动态视觉环境单一,存在人体动态平衡控制能力训练不充分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成熟的人体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产品有很多,价格昂贵,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多数产品都只适合于有较强的动作协调能力病人,对于下肢活动能力差的患者,则无法进行多功能训练等问题。因此,十分有必要提出一种简单、高效、多功能的平衡康复训练与评估检测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根据平衡康复训练策略的需求和人体工程学特点,设计阻尼可调式站立架;利用并联机器人结构特点,设计开发结构紧凑、安全性较高的动静态运动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模态视觉反馈动静态平衡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底座组件,运动平台组件和站立支撑架组件,支撑底座组件用于承载运动平台组件及站立支撑架组件,在支撑底座组件底部安装有四个可锁紧固定的万向脚轮4,便于整个装置运输和固定;运动平台组件通过基座5与支撑底座组件螺栓固定连接;站立支撑架组件通过圆柱底托25与支撑底座组件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底座组件是:前支撑底座1通过三角固定件16安装在过渡连接件17上,所述过渡连接件17与中央支撑平台2通过螺栓连接,同时,所述中央支撑平台2的另一端通过过渡连接件17与后支撑底座3相连接,万向脚轮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支撑底座1和后支撑底座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福成,未经曹福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2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实验研究用的小鼠光源刺激跳台
- 下一篇:一种人体三维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