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套胀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2500.7 | 申请日: | 2018-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2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尹征;李博;范付峰;张忠原;田永超;蒲忠辉;佘之盛;彭帅;马玉山;郑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40 | 分类号: | B23B31/4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徐皂兰 |
地址: | 4766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胀紧套 胀紧 薄壁套 加工薄壁 胀紧装置 产品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 工件加工 加工生产 生产效率 壁上沿 弹簧座 伸缩缝 锥配合 扳手 弹簧 螺纹 取下 旋入 轴向 加工 零部件 退出 制作 配合 | ||
一种薄壁套胀紧装置,包括胀紧套、胀紧锥、弹簧座、退移弹簧等,胀紧锥安装在胀紧套一端的孔内,前端与胀紧套孔底螺纹配合,在胀紧套与胀紧锥配合部位的胀紧套壁上沿轴向均匀开有伸缩缝,依据待加工薄壁套内径和制作需要,选择外径大小合适的胀紧套,把待加工薄壁套套在胀紧套上,再用扳手类工具将胀紧锥旋入胀紧套内,加工完成后,退出胀紧锥,取下加工好的薄壁套即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特点,适用于薄壁套类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既能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又能提升生产效率,可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薄壁套类零件的紧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壁套胀紧装置。
背景技术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机械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在机械加工作业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夹具等工装对加工对象进行固定。薄壁套类的零部件在现实中经常应用,但是在车削加工过程中,由于薄壁套整体刚度较差,无法直接用普通的卡盘装卡固定,同时受切削力和夹紧力的双重作用,极易变形、振动,从而影响了该类零件表面加工质量以及尺寸、形状的精度。
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使用扇形软爪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减少零件的变形,或者在轴向使用螺母将其两端夹紧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消耗人工较多,很难适用于批量生产,而且容易出现夹紧力不稳定造成转动或变形,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壁套胀紧装置,以解决现有加工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胀紧套、胀紧锥,胀紧锥安装在胀紧套一端的孔内,前端与胀紧套孔底螺纹配合,在胀紧套与胀紧锥配合部位的胀紧套壁上沿轴向均匀开有伸缩缝。
在胀紧套外壁上设置有一个退移弹簧,退移弹簧安装在一个弹簧座上,弹簧座套在胀紧套外面,一端顶住胀紧套外面的环形凸台,退移弹簧放置在环形凸台与弹簧座上的弹簧限位台之间。
胀紧套与胀紧锥配合部位的胀紧套壁上沿轴向均匀开有4个等分的伸缩缝。
胀紧套与胀紧锥配合的孔为一变径孔,有一个辅推弹簧套在胀紧锥前端,辅推弹簧一端顶在孔内壁的圆台上,另一端顶在胀紧锥的圆台上。
胀紧锥外端带有一个六角螺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特点,适用于薄壁套类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既能提高工件加工精度,又能提升生产效率,可大幅度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如附图1所示,它包括胀紧套1、胀紧锥4、弹簧座3、退移弹簧2,胀紧套1前端直径稍细,带有一定锥度,用于和加工机械的卡盘连接,后面一段带有一个变径的孔,胀紧锥4安装在胀紧套1一端的孔内,前端与胀紧套1孔底螺纹配合, 有一个辅推弹簧5套在胀紧锥4前端直径较小的一端上,辅推弹簧5一端顶在孔内壁的圆台12上,另一端顶在胀紧锥4的圆台10上;胀紧锥4外端带有一个六角螺母8,在胀紧套1与胀紧锥4配合部位的胀紧套壁上沿轴向均匀开有4个等分的伸缩缝7,胀紧套1内锥面与胀紧锥4的外锥面的锥度相一致;胀紧锥4通过六角螺母8受到外旋力调紧,引起胀紧套1的伸缩缝7扩张,胀紧套1外径增大与待加工薄壁套6紧密接触,随着胀紧锥4的不断旋入,胀紧套1产生的向外胀力也不断增加,直到把待加工薄壁套6胀紧,依靠接触面的摩擦力来限止待加工薄壁套6滑动;在胀紧套1外壁上设置有一个退移弹簧2,退移弹簧2安装在一个弹簧座3上,弹簧座3套在胀紧套1外面,一端顶住胀紧套1外面的环形凸台11,退移弹簧2放置在环形凸台11与弹簧座3上的弹簧限位台9之间,胀紧锥4与退移弹簧2、弹簧座3共同作用,沿轴向顶紧待加工薄壁套6,保证在车削作业时待加工薄壁套6牢固且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25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