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82243.7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44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韩宾;李建科;冯毛;胡菡;房宇;马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47/06 | 分类号: | A01K4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1000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脾 固定结构 蜂箱 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 间隔式设置 养蜂技术 侧壁 蜜蜂 挤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包括:沿蜂箱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的第一蜂脾固定结构、第二蜂脾固定结构以及第三蜂脾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蜂脾固定结构与蜂箱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侧壁呈紧密式设置,所述第二蜂脾固定结构设置在蜂脾之间,所述第三蜂脾固定结构与外侧的蜂脾呈紧密式设置。该蜂脾固定装置具有固定蜂脾效果好以及避免挤压蜜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蜜蜂饲养主要分为定地饲养和转地饲养两种。定地饲养是将蜂场设立在一个固定的场地,蜜蜂可以采集周围的蜜源。转地养蜂是用货车装载着蜂箱追逐花期进行采蜜。不管是转地饲养还是定地饲养,蜂群的运输都是必不可少的。蜂群在运输之前要将蜂箱内的蜂脾进行固定,否则运输过程中的颠簸会造成蜂脾的晃动,从而将蜜蜂挤压致死。传统的蜂脾固定方式是用钉子将蜂脾与蜂箱钉住,到达目的地后再将钉子拔出,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蜂脾进行固定时,由于通常采用钉子将蜂脾与蜂箱钉住,到达目的地后再将钉子拔出,费时费力,同时,对蜂脾的固定也不够牢固,从而造成蜜蜂挤压致死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包括:沿蜂箱本体的长度方向呈间隔式设置的第一蜂脾固定结构、第二蜂脾固定结构以及第三蜂脾固定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蜂脾固定结构与蜂箱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侧壁呈紧密式设置,所述第二蜂脾固定结构设置在蜂脾之间,所述第三蜂脾固定结构与外侧的蜂脾呈紧密式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蜂脾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蜂脾固定结构均包括第一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端的第一竖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二端的第二竖杆。
其中,在所述第一横梁上设有提手。
其中,所述提手构造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的弯折部或构造为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上表面的两端的抓握部。
其中,在所述抓握部的外表面呈间隔式构造有多个凸部。
其中,所述第三蜂脾固定结构包括第二横梁、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一端的第三竖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的第二端的第四竖杆。
其中,在所述第三竖杆上构造有第一固定块,在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有能够旋进蜂箱本体的前侧壁的第一紧固件。
其中,在所述第四竖杆上构造有第二固定块,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设有能够旋进蜂箱本体的后侧壁的第二紧固件。
其中,所述第一蜂脾固定结构和所述第二蜂脾固定结构的制造材质均为聚乙烯或碳素纤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脾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将第一蜂脾固定结构与蜂箱本体的其中一端的侧壁呈紧密式设置,将第二蜂脾固定结构设置在蜂脾之间,同时,将该第三蜂脾固定结构与外侧的蜂脾呈紧密式设置,这样,便可以实现对该蜂脾在蜂箱本体中的固定,。这样,蜂脾在运输的过程中,即便遇到颠簸的路况,也不会使得相邻的蜂脾之间发生沿左右方向的晃动,进一步地,有效地避免了使得蜜蜂发生挤压致死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用于蜂箱的蜂脾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蜂脾固定结构和第二蜂脾固定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第一蜂脾固定结构和第二蜂脾固定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822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