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6476.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7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狮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9G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凤凰第三工业区A5、A6、A3幢,在福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工具 减震装置 固定杆 下箱体 固定壳 气压杆 合页 箱盖 电路检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 底部活动 缓冲效果 活动套装 箱盖顶端 箱体内腔 正面顶端 多方向 固定块 卡条 内腔 锁扣 冲击力 背面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包括下箱体,下箱体正面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锁扣,且下箱体背面顶端的中一侧固定安装有合页,且合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盖,箱盖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卡条,且箱盖内腔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外侧的中部活动套装有气压杆,且气压杆的底部活动套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安装在下箱体内腔一侧的中部。该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通过固定壳采用固定块分别与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进行连接,使固定壳在受到多方向的碰撞时可通过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将部分冲击力进行吸收,有效提升了LCM电流的测试工具的缓冲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LCM是指以RTM、RFI以及RRIM为代表的复合材料液体成型类技术,其主要原理为首先在模腔中铺好按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好的增强材料预成型体,采用注射设备将专用注射树脂注入闭合模腔或加热熔化模腔内的树脂膜,模具具有周边密封和紧固以及注射及排气系统以保证树脂流动顺畅并排出模腔中的全部气体和彻底浸润纤维,并且模具有加热系统可以进行加热固化而成型复合材料构件。
LCM电流测试是检测LCD显示模组工作电流的一种中药设备,现有LCM电流测试设备便携性差,且对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相对较如,使LCM电流测试工具更容易发生故障,严重影响了LCM电流测试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具备便于携带和减震效果更好等优点,解决了现有LCM电流的测试工具便携性差和减震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便于携带和减震效果更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包括下箱体,所述下箱体正面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锁扣,且下箱体背面顶端的中一侧固定安装有合页,且合页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箱盖,所述箱盖顶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卡条,且箱盖内腔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外侧的中部活动套装有气压杆,且气压杆的底部活动套装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固定安装在下箱体内腔一侧的中部,且第一固定杆外侧的中部与第二固定杆外侧的中部通过气压杆传动连接,所述下箱体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轴,且第一固定轴外侧的中部活动套装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一侧卡接有固定块,所述下箱体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固定轴,且第二固定轴外侧的中部活动套装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的一侧与固定块背面的中部卡接,且固定块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固定套装有缓冲层,且缓冲层一侧的中部设有电流测试设备,所述缓冲层另一侧的中部设有电流检测笔。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包括套管,且套管活动套装在第一固定轴外侧的中部,所述套管内部的一侧活动套装有弹簧,且套管内部的另一侧活动套装有滑片,所述套管内腔的一侧与滑片的一侧通过弹簧传动连接,所述滑片另一侧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活动轴。
优选的,所述合页对称分布在下箱体背面顶端的两侧,且两个合页的张角大小相等,两个所述合页均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呈十字形分布在固定块的外侧,且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均两个为一组分别通过固定块的中部对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的长度大于第二减震装置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壳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均小于下箱体内腔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且固定壳外侧与下箱体内腔的间隙均大于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的缓冲距离。
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泡沫层,且缓冲层的两侧均开设有储物腔,且两个储物腔的大小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LCM电流的测试工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帝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64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