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压除砂工艺管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5578.6 | 申请日: | 2018-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6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琦;齐军;兰卫家;林仁峰;霍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张希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砂筒 油管 除砂 过滤网结构 工艺管柱 中部内腔 沉砂管 射流器 负压 本实用新型 导流间隙 负压抽吸 吸砂头 流体 侧壁 内壁 砂粒 下端 连通 上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除砂工艺管柱,包括:油管,在该油管的下端安装有吸砂头,油管的上部设置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负压抽吸口与油管的中部内腔连通,在所述中部内腔中设置有除砂单元,所述除砂单元包括:挡砂筒和沉砂管,所述挡砂筒为过滤网结构,罩置在所述沉砂管的顶部,挡砂筒的侧壁与油管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流体上行的环形导流间隙,其挡砂筒为过滤网结构,将砂粒挡在挡砂筒内,具有很好的除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修井配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负压除砂工艺管柱。
背景技术
冲砂是油水井最常用的除砂工艺,包括正冲、反冲及正反冲砂,它是除砂效率最高的一种除砂工艺;针对压力低,冲砂易污染的油层,在冲砂过程中会出现大量冲砂液漏失现象,严重时无法建立正常的冲砂循环,并且造成了油层的严重污染,采用低密度冲砂液仍然无法保证不污染油层;负压除砂工艺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被提出来,目前负压除砂技术包括文丘里法及捞砂两大类,所谓的文丘里法就是通过射流泵所产生的负压效应进行除砂,是公认的除砂效果较好的一种负压除砂工艺。在该工艺中,虽然砂子被负压携带到管柱内,如何将砂子更好的留在管柱内,液体排出管柱是该工艺所面临的最大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一种负压除砂工艺中使用的管柱,在管柱内设置除砂单元,利用除沙单元能够将砂粒与液体分离,使砂粒留在管柱内。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压除砂工艺管柱,该管柱包括:油管,在该油管的下端安装有吸砂头,油管的上部设置有射流器,所述射流器的负压抽吸口与油管的中部内腔连通,在所述中部内腔中设置有除砂单元,所述除砂单元包括:挡砂筒和沉砂管,所述挡砂筒为过滤网结构,罩置在所述沉砂管的顶部,挡砂筒的侧壁与油管的内壁之间留有供流体上行的环形导流间隙。
进一步,沉砂管的外壁与挡砂筒的内壁之间留有落砂间隙,沉砂管的底部设置有径向外沿的连接结构,径向外沿的连接结构与油管的内壁连接,使沉砂管的外壁与油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紧顶部开放的沉砂存储空间。
进一步,所述沉砂管的顶部设置有锥形的挡砂帽,在所述挡砂帽的下方侧壁上开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所述吸砂头的下部为楔形结构,在两个楔形面上设置有倾斜相向下的吸入口。
进一步,所述吸砂头通过回转连接结构与所述油管连接,使吸砂头能够相对于油管做同轴转动。
进一步,所述油管的中部内腔设置若干套所述除砂单元,若干套除砂单元沿油管的轴线方向布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利用射流器在油管内形成负压,向上抽吸井下含砂液体,通过除砂单元拦截砂粒,除砂单元中的挡砂筒为过滤网结构,挡住大部分砂粒;没有被挡住的砂液进入上一层的除砂单元,再次除砂;吸砂头为可旋转结构,配合设置在楔形面上的吸砂口结构,在吸力的作用下,吸砂头可旋转吸砂,提高了吸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压除砂工艺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油管、2射流器、3挡砂筒、4沉砂管、4.1挡砂帽、4.2导流孔、5吸砂头、5.1吸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形式,并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叙述的示例性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未经托普威尔石油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5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孔灌注桩辅助对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油树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