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黑水虻幼虫孵化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1993.4 | 申请日: | 201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9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莫文艳;黄燕华;陈晓瑛;陈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虫槽 孵化盘 黑水虻幼虫 幼虫 孵化 基质 盘底 本实用新型 上部边缘 孵化腔 内翻边 铺设 侧部设置 槽口 朝上 内壁 配合 环绕 湿润 停留 阻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孵化盘,包括侧部和盘底,所述侧部设置在所述盘底上与所述盘底配合形成孵化腔,所述侧部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停虫机构,所述停虫机构与所述侧部配合形成停虫槽或者所述停虫机构具有停虫槽,所述停虫槽的槽口朝上,所述侧部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内翻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黑水虻幼虫孵化盘,在进行黑水虻幼虫孵化时,在孵化腔中铺设湿润的孵化基质,在停虫槽铺设一层干燥的孵化基质。当发生幼虫逃跑情况的时候,幼虫沿着孵化盘侧部的内壁爬到停虫槽中,由于停虫槽中铺设有干燥的孵化基质,使得幼虫在停虫槽中停留;另外,侧部的上部边缘设置了内翻边,可进一步阻碍幼虫爬出孵化盘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黑水虻养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黑水虻幼虫孵化盘。
背景技术
黑水虻虫卵的孵化在孵化盘中进行,孵化盘内铺设有孵化基质,孵化基质保持湿润,有利于幼虫的生长。但是,孵化基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孵出的幼虫容易沿着孵化盘侧壁爬出盘外,导致出虫率降低。因此,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幼虫逃跑的情况。若发现有跑虫现象,需要在较湿润的孵化基质表面或沿着孵化盘内壁撒一层干燥的孵化基质,从而减缓幼虫的爬动。而这增加了孵化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依然存在着跑虫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黑水虻幼虫孵化盘,以解决黑水虻孵化过程中容易发生跑虫现象且防止跑虫工作量大的问题。
一种黑水虻幼虫孵化盘,包括侧部和盘底,所述侧部设置在所述盘底上与所述盘底配合形成孵化腔,所述侧部环绕其内壁设置有停虫机构,所述停虫机构与所述侧部配合形成停虫槽或者所述停虫机构具有停虫槽,所述停虫槽的槽口朝上,所述侧部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内翻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停虫机构具有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边与所述侧部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内壁形成V形的所述停虫槽;或者,
所述停虫机构具有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侧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边与所述侧部的内壁连接,所述底板、所述第二侧板及所述侧部的内壁配合围成U形的所述停虫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停虫机构与所述侧部为活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停虫机构与所述侧部为可拆卸式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的内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层所述停虫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停虫槽内设置有停虫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环绕其外壁设置也有所述停虫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部的外壁上设置有把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孵化腔内设置有发热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黑水虻幼虫孵化盘还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热器和加湿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黑水虻幼虫孵化盘,在进行黑水虻幼虫孵化时,在孵化腔中铺设湿润的孵化基质,在停虫槽铺设一层干燥的孵化基质。当发生幼虫逃跑情况的时候,幼虫沿着孵化盘侧部的内壁爬到停虫槽中,由于停虫槽中铺设有干燥的孵化基质,使得幼虫在停虫槽中停留;另外,侧部的上部边缘设置了内翻边,可进一步阻碍幼虫爬出孵化盘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黑水虻幼虫孵化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黑水虻幼虫孵化盘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州飞禧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19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观察果蝇由幼虫化为蛹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蚯蚓养殖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