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镜单元和透镜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70826.8 | 申请日: | 2018-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68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柳泽克重;植松俊一;黄创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B29D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透镜 透镜模具 内周面 透镜 第一区域 透镜单元 镜筒 外周 模具 光轴方向 底面 第二区域 透镜保持 不接触 成型腔 外周面 减小 成型 伤痕 | ||
一种透镜单元和透镜模具,有助于减小透镜模具的细微伤痕对塑料透镜的需确保成型精度的部分的影响。透镜单元具有多个透镜和将这多个透镜保持于内侧的镜筒,多个透镜包括塑料透镜,该塑料透镜的外周面具有沿其光轴方向排列的、与镜筒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部分以及与镜筒的内周面不接触且外径小于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透镜模具具有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第一模具的成型腔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透镜面的底面以及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内周面,内周面具有沿塑料透镜的光轴方向排列的、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外周面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区域以及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外周面的第二部分、比第一区域靠近底面且内径小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镜单元以及用于制造该透镜单元具有的塑料透镜的透镜模具。
背景技术
以往,有一种透镜单元,其具有沿光轴方向排列的多个透镜以及将这多个透镜保持于内侧的镜筒,其中,多个透镜包括外周面被压入镜筒内周面的由模具成型的塑料透镜。
作为上述透镜单元所包括的塑料透镜的一例,存在如图8和图9所示的塑料透镜14X,其大致呈圆柱状,包括位于光轴方向的一侧的透镜面141X、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面142X以及位于光轴方向的另一侧的透镜面143X,并且,在塑料透镜14X的外周面142X形成有D形切口。
在实际中,为了成型上述塑料透镜,可采用如图10所示的透镜模具9X,其具有动模91X和定模92X,所述动模91X的成型腔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一个透镜面的底面911X以及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外周面的内周面912X,所述定模92X具有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另一个透镜面的成型面。
在采用上述透镜模具进行成型时,在成型后,需要将冷却至透镜模具温度以下的塑料透镜沿光轴方向从动模拔出。
通常,在进行上述拔出操作时,构成成型件即塑料透镜的塑料仍然处于接近熔融温度的状态,因此,如图11和图12所示,若因动模91X的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外周面的部分存在细微伤痕SSX而导致塑料透镜在拔出时被动模91X卡住,则塑料透镜容易因强行拔出时产生的阻力而产生脱模变形DDX。一旦塑料透镜发生脱模变形,则其外径就会产生偏差,由于塑料透镜的外周面一部分压入镜筒的内侧,因此,根据情况,可能会出现塑料透镜无法稳定地固定于镜筒的内侧、导致透镜单元出现光轴错位、解像不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和透镜模具,有助于减小因透镜模具的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外周面的部分存在细微伤痕而导致塑料透镜外周面中需要确保成型精度的部分发生脱模变形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透镜单元,其具有多个透镜和将这多个透镜保持于内侧的镜筒,其中,所述多个透镜包括塑料透镜,所述塑料透镜的外周面具有沿该塑料透镜的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镜筒的内周面接触,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镜筒的内周面不接触,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单元,塑料透镜的外周面具有沿该塑料透镜的光轴方向排列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镜筒的内周面接触,第二部分与镜筒的内周面不接触,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一部分的外径,因此,在利用透镜模具进行塑料透镜的成型时,若只是在透镜模具的用于形成塑料透镜的第二部分的区域存在细微伤痕,则即使因该细微伤痕所产生的脱模阻力而导致脱模变形,该脱模变形的影响也不易波及成型出的塑料透镜的第一部分,有助于抑制塑料透镜的第一部分的外径产生偏差,减小因透镜模具的用于形成塑料透镜外周面的部分存在细微伤痕而导致塑料透镜外周面中需要确保成型精度的部分发生脱模变形的可能性,藉此,有助于确保塑料透镜稳定地固定于镜筒的内侧,避免透镜单元出现光轴错位、解像不良等问题。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透镜单元中,优选所述第一部分压入所述镜筒的内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708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学用棱镜结构
- 下一篇:太赫兹折射消球差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