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以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67282.X | 申请日: | 2018-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33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陆群;李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7/02 | 分类号: | B62D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孟旸;王丽琴 |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热塑性连接件 碳纤维增强 两层 本实用新型 堆叠结构 连接结构 热塑性 通孔 化学交联反应 电化学腐蚀 金属连接件 电位 优化设计 种碳纤维 接头部 连接件 穿设 堆叠 排布 固化 汽车 穿过 替代 | ||
1.一种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层碳纤维件,所述至少两层碳纤维件堆叠形成堆叠结构,并且所述至少两层碳纤维件中的至少一层为热塑性碳纤维件,所述堆叠结构中形成有穿过所有碳纤维件的通孔;以及,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连接件,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连接件的接头部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且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连接件与所述热塑性碳纤维件之间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固化成为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接头部受剪切方向使用长切碳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堆叠结构的两侧并卡接于所述堆叠结构的外侧,并且所述连接件的两个端部为短切碳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的孔径等于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塑性连接件的接头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头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叠结构中的各层碳纤维件之间由结构胶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构胶的厚度为0.1~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件为两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两层所述碳纤维件之间厚度的比值为0.5~3。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碳纤维件的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6728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能源车快充座安装结构
- 下一篇:双飞翼厢车的内置标准化隔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