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8822.8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2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友兰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1 | 代理人: | 瞿丹丹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净化塔 容纳盒 进气管 抽风机 环管 连通 二氧化硫气体 本实用新型 处理装置 水平台面 盛水盒 螺杆 孔洞 内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 内部设置 雾化喷头 转动连接 出风口 法兰盘 进风口 穿通 二氧化硫 石灰 水管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包括水平台面,所述水平台面上方固定有气体净化塔,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在气体净化塔内螺纹连接有盛水盒和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穿通容纳盒的若干个孔洞,所述容纳盒内部放置有生石灰,所述盛水盒位于容纳盒的下方,所述气体净化塔上连通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在远离气体净化塔的一端连通到抽风机的出风口,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螺纹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在远离抽风机的一端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设置有环管,所述环管上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硫的处理效果良好,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化学式SO2)是最常见、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火山爆发时会喷出该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中也会产生二氧化硫。由于煤和石油通常都含有硫元素,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
若是不对排放的二氧化硫气体进行处理,一方面暴露在外界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人的呼吸道会产生巨大的刺激,危害人的健康,另一方面当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再经氧化作用会形成硫酸,即所谓的酸雨,酸雨对人的生产生活都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的工厂生产中,对二氧化硫的处理方法一般是采用氨法脱硫,主要由烟气系统、吸收塔系统、氨/水系统、氧化空气系统、硫铵等几个系统组成,处理线较长,设备庞大,适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包括水平台面,所述水平台面上方固定有气体净化塔,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转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部在气体净化塔内螺纹连接有盛水盒和容纳盒,所述容纳盒上开设有穿通容纳盒的若干个孔洞,所述容纳盒内部放置有生石灰,所述盛水盒位于容纳盒的下方,所述盛水盒和容纳盒上分别固定有滑动块,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开设有与滑动块相配合的滑动槽,所述气体净化塔上连通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在远离气体净化塔的一端连通到抽风机的出风口,所述抽风机的进风口螺纹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在远离抽风机的一端固定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设置有环管,所述环管上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环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雾化喷头,所述第一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到水泵的出水端,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通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的进水端连通到水箱内,所述水箱内部装有澄清石灰水,所述水平台面下方沿水平台面的轴线对称固定有四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有承托板,所述抽风机和水泵固定在水平台面上,所述水箱固定在承托板上,所述气体净化塔在远离水平台面的一端还开设有若干个散气孔,所述气体净化塔内部在环管的上方还固定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放置有活性炭,所述气体净化塔的顶端沿气体净化塔的周线圆周阵列固定有若干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在远离气体净化塔的一端还固定有遮雨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和支撑杆之间通过锁紧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栓的端部设置有旋转耳。
优选的,所述螺杆在远离气体净化塔的一端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在远离水平台面的一端设置有自锁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利用鼓风机将二氧化硫气体抽入到气体净化塔,再经过澄清石灰水的喷淋,能对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良好的处理,处理过的污水将被盛水盒收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设备的适应性较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的C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友兰,未经张友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88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室内智能化离子除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吸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