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5337.5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53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瑾;薛长鸣;张宁宁;吴宁;孙伟廷;邓强荣;张兴伟;吴清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F16L13/10;F16L47/06;F16L4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胡美强;何桥云 |
地址: | 2017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接段 外层管道 粘接层 突起 汽车燃油 粘接 油箱 本实用新型 内层管道 一一对应设置 连接牢固性 插入凹槽 对接密封 间距相等 快速插接 形状匹配 轴向方向 内表面 凹陷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其包括有:两个互相对接的管道;每个管道具有内层管道、粘接层和外层管道,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通过粘接层粘接在一起;外层管道的两端设有第一对接段和第二对接段,第一对接段具有粘接于粘接层上沿管路的径向方向突出的若干突起,第二对接段自外层管道沿管路的轴向方向延伸出,第二对接段具有沿管路的径向方向凹陷的若干凹槽,突起与凹槽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匹配,相邻两个凹槽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突起的间距相等,突起插入凹槽,第二对接段的内表面与粘接层粘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实现了快速插接,且两个管路的对接密封性能好,连接牢固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燃油油箱管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汽车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各个汽车厂致力于开发排放更低的燃油车,和可以燃烧各种混合燃油的汽车,汽车燃油油箱系统也需要性能更好的输送管道,该输送管道要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拉伸性、冲击性),良好的耐温性,微量的析出性。现有国内外大部分使用的单层尼龙11(PA11)管、尼龙12(PA12)管,这些管道在各种混合燃油内析出性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要求,长时间在油箱内会析出管材内的小分子量成分,从而造成燃油系统堵塞,危机汽车正常运行。而且,在管道进行对接时,没有一个可以互相连接的部件,使得两个管道对接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汽车燃油油箱的管路对接时不方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其包括有:两个互相对接的管道;每个所述管道具有内层管道、粘接层和外层管道,所述内层管道和所述外层管道通过所述粘接层粘接在一起;所述外层管道的两端设有第一对接段和第二对接段,所述第一对接段具有粘接于所述粘接层上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方向突出的若干突起,所述第二对接段自所述外层管道沿所述管路的轴向方向延伸出,所述第二对接段具有沿所述管路的径向方向凹陷的若干凹槽,所述突起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设置且形状匹配,相邻两个所述凹槽的间距与相邻两个所述突起的间距相等,所述突起插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二对接段的内表面与所述粘接层粘接。
通过上述结构,将两根管路进行对接的时候,通过将第一对接段上的突起与第二对接段上的凹槽对接插入,并通过粘接层将第二对接段粘接在第一对接段上,从而完成两个管路的快速、准确、稳固地对接。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中,所述第一对接段沿所述管路的轴向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二对接段沿所述管路的轴向方向的长度相等。
采用上述设置,可保证第一对接段和第二对接段在对接后,没有缝隙,保证两个管路的强度和密封性。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中,每个所述突起的外表面设有可沿所述管路的轴向方向伸缩的弹性楔形卡块,每个所述凹槽的内表面设有容纳缺口,所述弹性楔形卡块和所述外层管道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容纳缺口和所述第二对接段的对接端的距离相等。
采用上述设置,在第一对接段和第二对接段进行对接的时候,弹性楔形卡块因被第二对接段压迫而缩入突起中,在第一对接段和第二对接段对接完毕后,弹性楔形卡块弹出并收容于所述容纳缺口中,防止两个管路松脱,使连接更牢固。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中,所述楔形卡块在所述管路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容纳缺口在所述管路的圆周方向上的宽度。
采用上述设置,避免两个管路在圆周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提高连接的牢固性。
较佳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汽车燃油油箱内的管路中,内层管道、所述粘接层和所述外层管道的材质均为高密度聚乙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大汽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53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石墨封头组件
- 下一篇:一种管道对接口密封防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