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连接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50424.1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骆红兵;周五成;李二伟;向颖;王林;段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1200 | 代理人: | 刘凯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管 甲片 瓜瓣状 铰接点 斜切口 连接弯头 隧道施工 逃生管道 同轴铰接 管身 接管 本实用新型 闭合 滑动连接 可弯折管 移动方便 装置结构 多块 两组 同侧 拆卸 对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连接弯头,包括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所述连接管节A包括管身,所述管身的一端对称地设有两个斜切口,两个斜切口一侧交点设有上铰接点,另一侧交点设有下铰接点;所述连接管节B与所述连接管节A结构相同;还包括两组甲片组,所述甲片组包括多块瓜瓣状甲片;每片瓜瓣状甲片的上尖端同时与接管节A和连接管节B的上铰接点同轴铰接,下尖端同时与连接管节A和连接管节B的下铰接点同轴铰接,且相邻两片瓜瓣状甲片滑动连接,每组甲片组通过两端的瓜瓣状甲片连接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同侧的斜切口,使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形成闭合可弯折管腔;装置结构简单,拆卸、安装和移动方便,节省安装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逃生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连接弯头。
背景技术
隧道施工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安全风险评估,制订针对性的专项施工方案,并编制应急救援预案,配备报警、救援、逃生等设施和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施工前应组织人员对预案进行演练。隧道开挖过程中应按规定设置逃生管道。在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之间,设置逃生救援通道,随着开挖掘进的距离不断前移。
在隧道洞身开挖过程中,为保证洞内工作人员施工安全,软弱围岩地段应配备安置报警设施和足够长度的、可手动拆卸的逃生钢管,要求管壁厚不宜小于l0mm,管内径不宜小于800mm,每节管长宜为1500~5000mm。逃生救援通道距离开挖掌子面不大于20m,并随掌子面的掘进而跟进。目的是在初期支护以外垮塌的时候,可以通过逃生管道进行逃生,或者送水、食物。
现有的逃生管道设置在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衬之间,随着开挖掘进的距离不断前移。而隧道施工作业为多工作交叉流水作业,工序衔接较紧凑,要求各环节配合密切调高工作效率。隧道开挖方法较多采用全断面开挖法、台阶法、CD法、CRD法、双侧壁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隧道开挖工序紧接的是仰拱施工,其后为混凝土衬砌施工。开挖方法中除全断面开法外,开挖掌子面至仰拱作业面,均有开挖作业平台,逃生管道需从仰拱通过台阶延伸至开挖掌子面附近。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隧洞施工不断前移逃生管道。
现有的逃生管道较多采用直管,通过开挖台阶时采用焊接的硬弯头。台阶段逃生管道弯头拆卸、移动、架设、固定非常不便。台阶上下为直管架设,紧急状况系存在管道弯折变形堵塞的风险。
若能在逃生管道上设置一种弯头装置,在保证管道强度刚度条件下,提高管道弯头的转向活动性,从而提高逃生管道对于施工地形的适应性,将大幅隧道逃生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具有高强度、高活动性、适应于各种施工地形的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连接弯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隧道施工逃生管道的连接弯头,包括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所述连接管节A包括管身,所述管身的一端对称地设有两个斜切口,两个斜切口一侧交点设有上铰接点,另一侧交点设有下铰接点;所述连接管节B与所述连接管节A结构相同;还包括两组甲片组,所述甲片组包括多块瓜瓣状甲片;每片瓜瓣状甲片的上尖端同时与接管节A和连接管节B的上铰接点同轴铰接,下尖端同时与连接管节A和连接管节B的下铰接点同轴铰接,且相邻两片瓜瓣状甲片滑动连接,每组甲片组通过两端的瓜瓣状甲片连接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同侧的斜切口,使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形成闭合可弯折管腔。
特别的,相邻两片瓜瓣状甲片球面半径不等,大瓜瓣状甲片的内侧设有沿纬线方向的滑动滑槽,外侧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特别的,所述瓜瓣状甲片左右对称布置,且球面半径自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小。
特别的,所述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的另一端还设有连接销板。
特别的,所述连接管节A及连接管节B管身上还设有吊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50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