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机构的CPU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8927.5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87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玲;杨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阳中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73 | 分类号: | H01L23/373;G06F1/20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123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组件 散热 散热机构 石墨烯 固定支撑板 竖直支撑板 水平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 风扇固定 散热基板 散热性能 使用寿命 风扇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机构的CPU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芯片、散热基板、石墨烯散热机构和风扇;石墨烯散热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和第二散热支撑组件;固定支撑板包括四个第一竖直支撑板和一个第一水平支撑板,风扇固定在第一水平支撑板的顶部;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和第二散热支撑组件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竖直支撑板的外侧,四个第二散热支撑组件分别位于第四第一散热支撑组件的外侧,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PU芯片,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机构的CPU芯片。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CPU芯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出热量,要保证CPU正常工作,就必须及时将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否则,在散热情况不充分的条件下,CPU元件性能将显著下降,不能稳定工作而影响运行的可靠性,甚至造成CPU内部电路损坏。为了保证芯片正常工作,就要对芯片采用科学、合理、高效的降温措施。因此,芯片的散热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CPU芯片的散热方式包括风冷散热、水冷散热、半导体散热、热管散热技术,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还是采用强迫风冷方式,即利用风扇的作用,将散热片的热量通过强制对流方式散发到周围的环境中,起到散热降温作用。对于强制对流风冷技术,高效的散热器是芯片散热的重要部件,为了满足高效散热能力的需要,人们纷纷对散热装置进行改进,如对散热风扇进行改进,改变散热片的形状和增大其比表面积,更换材料种类等。
自2004年石墨烯被发现以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亦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优良的电导率、热导率、高比表面积及力学性能使得石墨烯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石墨烯的导热系数高达5300W/m.k,远高于目前导热性最好的金刚石。综合考虑现今有效的散热技术,将其合理地应用于CPU的散热中,是CPU散热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机构的CPU芯片,稳定性好,散热性能好,提高了使用寿命。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石墨烯散热机构的CPU芯片,自下而上依次包括芯片、散热基板、石墨烯散热机构和风扇;
石墨烯散热机构包括固定支撑板、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和第二散热支撑组件;
固定支撑板包括四个第一竖直支撑板和一个第一水平支撑板,四个第一竖直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在散热基板上、且围绕形成端面为正方形的框架结构,第一水平支撑板固定在第一竖直支撑板的顶部,风扇固定在第一水平支撑板的顶部;
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和第二散热支撑组件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分别位于四个第一竖直支撑板的外侧,四个第二散热支撑组件分别位于第四第一散热支撑组件的外侧;
第一散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承压块、第二承压块、第一散热板和第二散热板;第一承压块的截面形状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第二承压块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结构,第二承压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承压块焊接固定在风扇的底部,两个第一散热板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承压块的底部,两个第一散热板的底部相互贴合固定、并垂直的与第二散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承压块固定在第二散热板的底部,第一承压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定位凸块,第一定位凸块插入式的设置在散热基板的第一定位凹槽中;
第二散热支撑组件包括第三承压块、第四承压块、第三散热板和第四散热板;第三承压块的截面形状为上小下大的等腰梯形结构,第四承压块为上大下小的等腰梯形结构,第三承压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承压块焊接固定在散热基板的顶部,两个第三散热板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三承压块的顶部,两个第三散热板的顶部相互贴合固定、并垂直的与第四散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第四承压块固定在第四散热板的顶部,第四承压块的顶部设有第二定位凸块,第二定位凸块插入式的设置在风扇的第二定位凹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阳中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丹阳中谷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89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加热元件的散热组件
- 下一篇:一种防短路的引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