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塑膜挤出粘接PP粒子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7660.8 | 申请日: | 201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兰;公建强;公成;冯立超;张南乔;陈季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16 | 分类号: | B29B7/16;B29B7/82;B29K23/00;B29L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房鑫磊 |
地址: | 222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筒 高频加热装置 推进螺杆 本实用新型 混合装置 驱动装置 出料口 加料口 铝塑膜 筒体 粘接 挤出 混合搅拌过程 混合搅拌装置 传动连接 加热线圈 内部设置 排列组合 转动连接 尾端 添加剂 加热 软化 缠绕 融化 穿过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塑膜挤出粘接PP粒子混合装置,包括螺筒和高频加热装置,螺筒的前端为出料口,螺筒的后端设置有驱动装置,螺筒的内部设置有推进螺杆,推进螺杆的尾端穿过螺筒的后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且推进螺杆与螺筒的后端转动连接,螺筒后端的筒体上设置有加料口,高频加热装置设置有三个,三个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分别缠绕在加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螺筒筒体上;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混合搅拌装置的混合搅拌效果,在混合搅拌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也可以适应PP粒子软化、融化及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使PP粒子与添加剂的分子之间实现充分的排列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铝塑膜挤出粘接PP粒子混合装置,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铝塑膜粘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塑膜冲深白化是由于PP粒子高分子变形导致折射的慢反射增多,为了减少PP粒子高分子间断裂,减少铝塑膜冲深白化,通常采用减少PP粒子的分子量并改性PP粒子,通过采取加入增韧剂等添加剂来改善PP粒子分子间的粘接强度,在加入添加剂的过程中,需要混合搅拌,而混合搅拌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用以满足PP粒子与添加剂的分子之间进行充分排列组合,目前混合搅拌装置的混合搅拌效果不佳,在混合搅拌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也无法适应PP粒子软化、融化及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导致PP粒子与添加剂的分子之间无法进行充分的排列组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铝塑膜挤出粘接PP粒子混合装置,有效提高混合搅拌装置的混合搅拌效果,在混合搅拌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也可以适应PP粒子软化、融化及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使PP粒子与添加剂的分子之间实现充分的排列组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铝塑膜挤出粘接PP粒子混合装置,包括螺筒和高频加热装置,所述螺筒的前端为出料口,所述螺筒的后端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螺筒的内部设置有推进螺杆,所述推进螺杆的尾端穿过螺筒的后端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且所述推进螺杆与螺筒的后端转动连接,所述螺筒后端的筒体上设置有加料口,所述高频加热装置设置有三个,三个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分别缠绕在加料口与出料口之间的螺筒筒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三个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线圈中相邻两个加热线圈之间的螺筒筒体上设置有隔离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加热线圈是由铜管缠绕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铜管的直径是5-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所述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推进螺杆转动,使推进螺杆搅拌螺筒内部的物料,并在搅拌物料的同时将物料向螺筒的出料口一端推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推进螺杆的轴线与螺筒的轴线重合,有利于螺筒内部的物料在推进螺杆和螺筒内壁之间混合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螺筒内部设置推进螺杆,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推进螺杆转动,使推进螺杆搅拌螺筒内部的物料,并在搅拌物料的同时将物料向螺筒的出料口一端推动,三个高频加热装置通过加热线圈分别对螺筒筒体进行初段加热、中段加热以及末段加热,并可以随时调整高频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频率和功率,有效提高混合搅拌装置的混合搅拌效果,在混合搅拌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也可以适应PP粒子软化、融化及流动速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调整,使螺筒内部流动的PP粒子与添加剂的分子之间实现充分的排列组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螺筒,2-加料口,3-推进螺杆,4-出料口,5-第一高频加热装置,6-第一加热线圈,7-第二高频加热装置,8-第二加热线圈,9-第三高频加热装置,10-第三加热线圈,11-隔离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淮海工学院;江苏共巨锂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76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VC包装材料生产用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永久阻燃有色母料加工混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