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6436.7 | 申请日: | 201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7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光凌 |
主分类号: | G01N25/00 | 分类号: | G01N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3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阀 蠕动泵 混合物进口 蜡沉积 油管道 凝析 本实用新型 混合物出口 压力传感器 液体流量计 实验装置 凝析油 液体蜡 贮罐 漏斗 计算机监测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废液收集罐 模拟准确度 水套加热器 管道接头 循环回路 影响规律 油气储运 并联 输油管 底座 串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储运技术领域的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它主要由凝析油贮罐、蠕动泵A、球阀A、球阀B、液体蜡漏斗、液体流量计、混合物进口、压力传感器A、管道接头、计算机监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输油管、水套加热器、压力传感器B、混合物出口、球阀C、废液收集罐、球阀D、底座和蠕动泵B组成。凝析油贮罐依次与蠕动泵A、球阀A串联后与液体蜡漏斗、球阀B并联后,一起与液体流量计、球阀、混合物进口相连;混合物出口、球阀D、蠕动泵B和混合物进口组成一个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模拟准确度高,能准确的模拟出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的影响规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储运技术领域的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凝析油是指从凝析气田的天然气中凝析出来的液相组分,又称天然汽油,其主要有C5~C11烃类组成。在将凝析油开采出来后输送至处理厂的过程中,若存在输送距离过长或者遇到低温环境时,凝析油中溶解的蜡可能会析出并结蜡。输油管道的结蜡是指凝析油在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当含蜡凝析油温度低于油品的析蜡点时就会有蜡晶体析出,并且其中部分蜡晶体沉积或吸附在罐壁上形成结蜡层。当输油罐壁上结蜡后,一方面会降低管道传热系数,起到保温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会增大管道摩阻,减小管道有效流通面积,从而导致管道对凝析油的输送能力降低。若不进行控制可能会直接造成管道堵塞,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若能发明一种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研究,为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管道内的蜡沉积做奠基,这将对现场输油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主要由凝析油贮罐、蠕动泵A、球阀A、球阀B、液体蜡漏斗、液体流量计、混合物进口、压力传感器A、管道接头、计算机监测系统、温度控制系统、输油管、水套加热器、压力传感器B、混合物出口、球阀C、废液收集罐、球阀D、底座和蠕动泵B组成。凝析油贮罐依次与蠕动泵A、球阀A串联后与液体蜡漏斗、球阀B并联后,一起与液体流量计、球阀、混合物进口相连;混合物出口、球阀D、蠕动泵B和混合物进口组成一个循环回路。蠕动泵A和蠕动泵B为两个相同的蠕动泵,在管道接头上部分别设有两个压力传感器A和压力传感器B,其与计算机监测系统相连。凝析油贮罐内的凝析油与现场实际工况下的凝析油相同,液体蜡漏斗内的蜡为液体石蜡;输油管与现场实际使用的输油管相同,长1.5m外径88.9mm;混合物进口与混合物出口直径相同为30mm;水套加热器将整个输油管包被起来,并通过温度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水套加热器内水的温度,从而控制输油管内流体的温度。凝析油贮罐内的凝析油模拟实际工况下输送的凝析油,液体蜡漏斗内的液体蜡模拟实际工况下凝析油内混有的蜡,输油管模拟实际工况下的输油管道,水套加热器提供的温度模拟实际工况下输油过程中输油管内的温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模拟效果好,不仅能准确的模拟出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结蜡的影响,而且能模拟不同蜡含量条件下凝析油管道蜡沉积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模拟不同温度对凝析油管道蜡沉积影响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凝析油贮罐,2.蠕动泵A,3.球阀A,4.球阀B,5.液体蜡漏斗,6.液体流量计,7.混合物进口,8.压力传感器A,9.管道接头,10.计算机监测系统,11.温度控制系统,12.输油管,13.水套加热器,14.压力传感器B,15.混合物出口,16.球阀C,17.废液收集罐,18.球阀D,19.底座,20.蠕动泵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光凌,未经陈光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64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