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波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43433.8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0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欢;钟海;梁锭舒;钱常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1/08 | 分类号: | G01H11/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电振子 填充 超声波传感器 抵触 壳体 第二空腔 第一空腔 壳体内部 内侧壁 本实用新型 信号线 有效地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壳体、填充胶体、压电振子、信号线。上述超声波传感器将填充胶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空腔并与第一空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压电振子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二空腔,并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且填充胶体与压电振子的表面也相互抵触。进而使得壳体、填充胶体与压电振子三者整体紧密抵触,当压电振子在振动的过程中,填充胶体及壳体能够直接吸收压电振子产生的余震,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压电振子的余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波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振子的振动进行能量转换,进而实现超声波信号的输出。压电振子在振动的过程中会产生余震,大多数传感器会在传感器内部设置空气隔离层,通过上述空气隔离层将余震转移到外壳表面使压电振子的余震得到抑制。但是这种方式会对传感器的外壳造成损害,使得传感器的外壳产生变形。因此,传统的传感器不能有效地抑制压电振子的余震。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超声波传感器,能够有效地抑制压电振子的余震。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声波传感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相互连通;
填充胶体,所述填充胶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内部,所述填充胶体与所述第一空腔固定连接;
压电振子,所述压电振子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第二空腔固定连接,且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填充胶体相互抵触;
信号线,所述信号线能够穿过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压电振子电性连接。
上述超声波传感器将填充胶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空腔并与第一空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压电振子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二空腔,并与第二空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且填充胶体与压电振子的表面也相互抵触。进而使得壳体、填充胶体与压电振子三者整体紧密抵触,当压电振子在振动的过程中,填充胶体及壳体能够直接吸收压电振子产生的余震,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压电振子的余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所述壳体还包括填充部与安装部,所述第一空腔开设在所述填充部的内部,所述第二空腔开设在所述安装部的内部,所述填充部与所述安装部叠置配合,且所述填充胶体能够覆盖在所述压电振子上。
所述压电振子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粘接配合。
超声波传感器还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一侧与所述压电振子相互贴合,所述缓冲垫的另一侧与所述压电振子相互贴合。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盖体,所述盖体开设有第一导通孔,所述填充胶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通孔对应的第二导通孔,所述信号线穿过所述第一导通孔及所述第二导通孔与所述压电振子电性连接。
所述信号线设有正触头与负触头,所述正触头与所述压电振子的正极连接固定,所述负触头与所述压电振子的负极连接固定。
超声波传感器还包括保护套管,所述保护套管套设在所述信号线的外部,所述保护套管能够穿过所述第一导通孔及所述第二导通孔,且所述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一导通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所述保护套管与所述第二导通孔的内侧壁相互抵触。
所述壳体的表面涂覆有缓冲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的爆炸图;
图3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超声波传感器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434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斗秤防撞装置
- 下一篇:基于电容器原理的超声纵振及扭振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