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粘唇膏的吸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7795.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8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余思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G21/18 | 分类号: | A47G21/1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李明娅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管 突起部 唇膏 嘴唇 本实用新型 层叠状 伸缩部 不粘 人机工程学 传统吸管 管体中部 过渡管体 吸管外壁 吸管饮水 不接触 出水口 管体 吸口 涂抹 改进 吸引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粘唇膏的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中部的层叠状伸缩部、用于放置嘴唇的突起部、以及设置在突起部末端的出水口;所述层叠状伸缩部末端与突起部之间设有一过渡管体。本实用新型利用人机工程学,在传统吸管的吸口部分进行改进,使得吸引液体时外嘴唇与吸管不接触,避免利用吸管饮水时涂抹在嘴唇上的唇膏粘在吸管外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设计合理,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管,尤其是涉及一种不粘唇膏的吸管。
背景技术
现在一般喝饮料是都会需要用到吸管,但是女性在用到吸管时,由于涂有唇膏,经常会将唇膏粘到吸管上,遭遇尴尬。
吸管工作原理在于减小吸管内的气压,使得吸管内液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吸管内,简化了人饮水的方式,其中部通过热塑形成的层叠状伸缩部可弯曲,使人的饮水动作优雅。
近几年来针对吸管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其外观造型上的美化,然而女性使用者由于涂有唇膏,经常会将唇膏粘到吸管上,遭遇尴尬,且影响妆容,部分女性为了避免此状况,极度张开两唇使唇膏远离管壁,又因需减少管内气压而使内嘴唇紧贴管壁,动作滑稽,有悖吸管的设计初衷。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吸管,解决现有吸管在使用时由于外嘴唇与吸管的接触所导致的女性唇部妆容破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不粘唇膏的吸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设置在管体中部的层叠状伸缩部、用于放置嘴唇的突起部、以及设置在突起部末端的出水口;所述层叠状伸缩部末端与突起部之间设有一过渡管体。
所述突起部为一个不能够拉伸的固定本体;固定本体的上下底面为平面,固定本体的一端与过渡管体的一端连通,出水口与固定本体的另一端连通,且固定本体的两个连通口的中心与固定本体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本体为梯形或半弧形体。
作为另一种方案,所述突起部包括一个层叠状本体和一个过渡本体;层叠状本体拉开后的下底面直径大于上底面直径,且层叠状本体的下底面与过渡本体的下底面周向连接,过渡本体的上底面与过渡管体的一端连通,层叠状本体的上底面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层叠状本体拉开后为梯形,过渡本体不能够拉伸,梯形层叠状本体与过渡本体的下底面连接,过渡本体的上底面与过渡管体的一端连通,梯形层叠状本体的上底面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层叠状本体拉开后为半弧形体,过渡本体不能够拉伸,半弧形层叠状本体与梯形过渡本体的下底面连接,过渡本体的上底面与过渡管体的一端连通,半弧形层叠状本体的上底面与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本体的为梯形或矩形或弧形。
所述突起部距离出水口距离为0.8-1.5cm,突起部长度为0.8-1.5cm,突起部远离出水口侧直径为1.3-2.0cm。
所述突起部为一个不能够拉伸的可拆卸式本体,所述可拆卸式本体内部直径与吸管出口段直径相适应,可拆卸式本体套设在吸管出口段,可根据使用者需求调节突起部在吸管上的位置。
所述可拆卸式本体由硬质硅胶材质制成,不易挤压变形,同时与嘴部接触保证一定的舒适度,且可随身携带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完全实用;
2、利用人机工程学,在传统吸管的吸口部分进行改进,使得吸引液体时外嘴唇与吸管主体不接触,且不会与吸管上的突起部接触,避免利用吸管饮水时涂抹在嘴唇上的唇膏粘在吸管外壁带来的掉妆和不卫生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7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