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35716.8 | 申请日: | 2018-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64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田英良;李建峰;王辉;王为;王伟来;孙诗兵;吕锋;相志磊;汤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玻璃 柔韧性 挡板 试验装置 影像仪 电机 滚珠丝杠 升降装置 滑块 本实用新型 水平输出轴 临界最小 试样侧边 竖直安装 弯曲过程 弯曲原理 自动测量 计算机 线接触 底端 受压 破损 垂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装置,包括:基座和计算机;基座上安装有电机,电机的水平输出轴连接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上安装有可相对运动的两个滑块;每个滑块上均竖直安装有挡板,超薄玻璃试样放置在两个挡板之间且超薄玻璃试样与挡板的底端形成线接触;基座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安装有影像仪,影像仪轴线与超薄玻璃试样侧边相垂直且位于超薄玻璃试样一侧的中间位置,计算机分别与电机和影像仪相连;该试验装置采用两点弯曲原理,可自动测量厚度小于1.1mm超薄玻璃试样在受压弯曲过程中破损时的临界最小曲率半径,采用最小曲率半径表征超薄玻璃柔韧性指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材料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装置,用于表征测量超薄玻璃的柔韧性,也可测量表征同类属性其它材料。
背景技术
超薄玻璃是指厚度小于1.1mm的平板状玻璃,随着液晶显示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日益普及并向轻薄化发展,超薄玻璃的开发和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超薄玻璃具有普通玻璃的硬度、高透过率及稳定的机械和化学性能,同时具有可弯曲、质量轻、可加工的特点。同时,玻璃减薄可以减少原料使用量,重量轻,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超薄玻璃可以卷在辊子上,使玻璃储放和使用效率提高。
超薄玻璃主要应用于智能表面、显示器面板、柔性显示基板、OLED照明、ITO导电膜玻璃基板、柔性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由于玻璃特有的高气密、热稳定、光透过率、耐腐蚀等特性,超薄玻璃还可能逐渐涉足有机聚合物和金属的一些应用领域。超薄玻璃被称为未来最具潜力的新材料之一,其生产与应用技术已成为我国玻璃行业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超薄玻璃具有其自身特殊的力学性能即柔韧性,且随着厚度的超薄化,其柔韧性越来越好。由于超薄玻璃的柔性变形特征,使用常规“三点弯曲法”和“四点弯曲法”进行测试时,在较小的载荷作用下,超薄玻璃即可发生明显的变形,在玻璃断裂时产生了显著的大挠度和非线性变形特征,并改变了边缘支撑条件,进而使玻璃的变形与受力特征变得极为复杂。显然,如果按已有标准对玻璃强度进行计算,结果会存在明显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的,大变形及高应力梯度是导致常规方法测量超薄玻璃弯曲强度不准确的主要因素。
随着电子显示方面对超薄玻璃的需求迅猛增加,以及未来的柔性显示需要,材料制备与客户应用急需了解超薄玻璃柔韧性指标,将对缠绕轴直径选取和显示产品最大曲面变形指导作用,因此超薄玻璃柔韧性的测量方法、表征方式和测量装置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根据两点弯曲法原理,提出一种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装置,用于测量和表征超薄玻璃柔韧性;该装置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宽,可测量长度0.05~1.10m且厚度小于1.1mm各种超薄玻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超薄玻璃柔韧性试验装置,包括:基座和计算机;
所述基座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水平输出轴上连接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上安装有可相对运动的两个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上均竖直安装有挡板,超薄玻璃试样放置在两个挡板之间且所述超薄玻璃试样与所述挡板的底端形成线接触;
所述基座上还安装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上安装有可上下高度调节的影像仪,所述影像仪轴线与所述超薄玻璃试样侧边相垂直且位于所述超薄玻璃试样一侧的中间位置;
所述计算机分别与所述电机和影像仪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上方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有机玻璃防护罩或钢化玻璃防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超薄玻璃试样另一侧设有不透明板,靠近影像仪的超薄玻璃试样的端面涂有颜色。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挡板平行设置,所述挡板宽5~10cm、高1.5~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5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锡球强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材料多能力疲劳耐久试验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