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磁性清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33991.6 | 申请日: | 2018-03-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卢志华;亓树茂;景大林;孔祥友;雷印元;张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学院 |
| 主分类号: | B08B9/087 | 分类号: | B08B9/087 |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周仕芳;卢登涛 |
| 地址: | 272001 山东省济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套 手套 金属小球 容器内部 磁铁片 多功能磁性 清洗装置 容器外部 本实用新型 磁力作用 磁性连接 放入容器 内壁 吸附 正对 置入 清洗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磁性清洗装置,包括装有金属小球的海绵套和一面设有磁铁片的手套,海绵套置入容器内部,磁铁片的一面与容器外部正对海绵套,海绵套和手套之间通过磁性连接。使用时将装有金属小球的海绵套放入容器内部,然后戴上手套,将有磁铁片的一面与容器外部接触。在磁力作用下,金属小球被均匀的吸附在容器的内壁上;移动手套,容器内部的海绵套也将随之运动,从而完成对容器内部的清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清洗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磁性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烧瓶、锥形瓶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常用的加热、溶解及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有机蒸馏、无机合成等实验。实验过程中经常在烧瓶内壁和底部产生沉积物,如不清洗干净,会对后续实验产生严重影响。
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清洗工具是试管刷,其结构一般为圆筒形或锥形毛刷,通常只方便于清洗试管、烧杯等结构简单的器皿。对于烧瓶、锥形瓶等口径细小、底部呈圆球形或锥形结构的器皿,采用传统的试管刷清洗起来非常困难。很多情况下都会采用细沙加入清水摇动或加入稀盐酸清洗。但细沙清洗会严重磨损容器内部,在内壁留下划痕,从而造成容器内部容易结垢,增加了清洗次数,缩短了器皿的使用寿命。稀盐酸清洗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对皮肤造成灼伤。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清洗,比如超声波清洗仪,则可能把玻璃制的器皿震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CN201879044U、CN104624585A、CN204583811U、CN204654139U等专利从机械结构出发,对现有试管刷进行了调整,但由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磁性清洗装置,主要用于烧瓶、锥形瓶等结构复杂玻璃器皿的洗涤,从而克服现有试管刷不容易清洗口径小、腹部较大容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功能磁性清洗装置,包括装有金属小球的海绵套和一面设有磁铁片的手套,海绵套置入容器内部,磁铁片的一面与容器外部正对海绵套,海绵套和手套之间通过磁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套尺寸为(20-60)mm*(20-60)mm*(4-10)m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小球为铁球、钴球、镍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小球其外部包裹一层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小球直径为2-5m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小球总体积占海绵套总容积的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为针织手套、橡胶手套、皮革手套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手套设有磁铁片的一面为双层结构,双层结构内部有磁铁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磁铁片为永磁性材料,厚度为0.4-0.8mm。
更进一步地,所述海绵套为可拆卸的。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使用时将装有金属小球的海绵套放入容器内部,然后戴上手套,将有磁铁片的一面与容器外部接触。在磁力作用下,金属小球被均匀的吸附在容器的内壁上;移动手套,容器内部的海绵套也将随之运动,从而完成对容器内部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磁力引导机械运动,利用产生的摩擦力进行刷洗,不存在机械结构的束缚和制约。
由于内部金属小球可以随手套移动到容器内部的任何部位,因此可以适应各种特殊形状的仪器内壁,清洗过程中无死角。
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学院,未经济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3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