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32217.3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78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邹淋合;安彦杰;徐龙;蒋益民;李军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赛恩倍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34 | 代理人: | 蒋志行;谢蓓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刃 底刃 刀齿 中心轴 刀柄 刀头 铣刀 排屑槽 本实用新型 边缘处 不相等 错开 铣削 周壁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铣刀,其包括刀柄及刀头,刀头连接于刀柄的一端上,刀头包括本体及开设于本体的端面上的两个排屑槽,本体上设有第一刀齿及第二刀齿,第一刀齿及第二刀齿分别位于相应的排屑槽的边缘处,第一刀齿包括第一侧刃及与第一侧刃相连接的第一底刃,第二刀齿包括第二侧刃及与第二侧刃相连接的第二底刃,第一侧刃及第二侧刃位于本体的周壁上,第一底刃及第二底刃位于本体远离刀柄的端面上,第二底刃与第一底刃相互平行且沿本体的中心轴的方向相互错开,第一侧刃到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和第二侧刃到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不相等。上述铣刀铣削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是一种铣刀。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铣刀在对硬度高、韧性好及导热系数低的材料进行加工时,由于铣刀的底刃与侧刃同时参与铣削,易产生粘结磨损而使切削力增大,进而导致铣刀产生震动、刀尖崩刃的现象,降低了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加工过程中,铣刀的震动易使加工表面出现震刀纹、亮线等不良,降低了加工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切削稳定性好的铣刀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铣刀,用于对工件加工凹槽,该铣刀包括刀柄及刀头,该刀头连接于该刀柄的一端上,该刀头包括本体及开设于该本体的端面上的两个排屑槽,该本体上设有第一刀齿及第二刀齿,该第一刀齿及该第二刀齿分别位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边缘处,该第一刀齿包括第一侧刃及与该第一侧刃相连接的第一底刃,该第二刀齿包括第二侧刃及与该第二侧刃相连接的第二底刃,该第一侧刃及该第二侧刃位于该本体的周壁上,该第一底刃及该第二底刃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二底刃与该第一底刃相互平行且不沿该本体的中心轴的方向相互错开,该第一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和该第二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不相等。
进一步地,两个该排屑槽相对该本体的中心轴旋转对称。
进一步地,该第一底刃和该第二底刃都呈直线状。
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的长度大于该第一底刃的长度。
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与该刀柄的距离小于该第一底刃与该刀柄的距离。
进一步地,该第二底刃与第一底刃的高度差范围为0.03毫米~0.2毫米。
进一步地,该第一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为刃径的0.42~0.48倍,其中,该刃径为到该本体的中心轴最远的侧刃绕中心轴转动所得到的圆的直径。
进一步地,该第二侧刃到该本体的中心轴的距离为该刃径的0.5倍。
进一步地,该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刀面、第二刀面、第三刀面及第四刀面,该第一刀面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一刀面为平面且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相交处形成该第一底刃,该第二刀面与该第一刀面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该第三刀面位于该本体远离该刀柄的端面上,该第三刀面为平面且与相应的该排屑槽的相交处形成该第二底刃,该第四刀面与该第三刀面相接且不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地,该第二刀面和该第四刀面都为弧形面。
上述铣刀通过第一侧刃与第二侧刃及第一底刃与第二底刃错刃设计,在铣削过程中,第一侧刃与第二底刃相配合进行铣削,或者第二侧刃与第一底刃相配合进行铣削,从而避免位于同一侧相连接的侧刃与底刃同时参与铣削,进而铣刀铣削的平稳性,提高了刀具寿命及加工工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铣刀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局部II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铣刀的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未经基准精密工业(惠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32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