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25985.6 | 申请日: | 2018-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03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少璋;胡佳;朱林莉;周志强;杨甘霖;闫焕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D3/84 | 分类号: | F16D3/84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瀚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9 | 代理人: | 黄洋;盖军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万向节防尘罩 固定端球笼 驱动轴 相邻波峰 等速节 隔离筋 波峰 本实用新型 摩擦 防尘罩 可伸缩结构 表面结构 径向设置 转向工况 波峰面 波浪式 突起 减小 异响 外部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通过改变防尘罩波峰面的表面结构,使相邻波峰面在转向工况下进行相互摩擦时,由“面与面”间的摩擦改变为“线与线”间的摩擦,减小相邻波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产生“吱吱”异响。本实用新型的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为波浪式可伸缩结构,设有若干个波峰面,关键在于,所述波峰面上设有若干条向外部突起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沿每个所述波峰面的径向设置,且相邻波峰面上隔离筋的位置相对应。本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设计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并有利于向市场的普遍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速节驱动轴总成,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
背景技术
等速节驱动轴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普遍应用于汽车前桥(转向驱动桥)及采用独立悬架的驱动后桥上,用于将动力总成发出的扭矩传递给驱动轮。等速节驱动轴由固定端万向节、移动端万向节和轴杆等部件组成,其中移动端万向节靠近动力总成端,固定端万向节靠近车轮端。当等速节驱动轴用于转向驱动桥时,由于车轮的转向需求,固定端万向节的最大摆角较大,可以达到40°~45°左右,通常采用球笼式万向节。
如图1所示,球笼式万向节由星形套、保持架、钢球、钟形壳等部件组成,内部注有大量润滑脂,为防止外部灰尘、杂物进入及内部润滑脂泄漏,球笼式万向节使用防尘罩进行保护。由于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靠近车轮端,容易遭受外部石击、碰撞等意外伤害,故普遍采用硬质的TPE材料。为适应球笼式万向节大摆角的需求,防尘罩采用波浪式设计,带有数个波峰。在实际使用中,当汽车在行进中进行急转向时,前轮转向角较大,对应的车轮端球笼式万向节也将拥有大摆角。此时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一端被压缩,另一端被拉伸,压缩端相邻的两个波峰面相互接触。由于汽车行进时,万向节一直处于旋转状态,因此导致防尘罩相互接触的波峰面间发生摩擦,进而产生“吱吱”异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通过改变防尘罩波峰面的表面结构,使相邻波峰面在转向工况下进行相互摩擦时,由“面与面”间的摩擦改变为“线与线”间的摩擦,减小相邻波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避免产生“吱吱”异响。
本实用新型的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为波浪式可伸缩结构,设有若干个波峰面,关键在于,所述波峰面上设有若干条向外部突起的隔离筋,所述隔离筋沿每个所述波峰面的径向设置,且相邻波峰面上隔离筋的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中隔离筋的设置,使防尘罩压缩时相邻波峰面之间形成“线与线”接触,避免了相邻波峰面之间的接触,进而避免了相邻波峰面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异响。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筋为在所述波峰面的外端弯折部断开的彼此不连贯的结构。该结构使防尘罩跟随万向节转动时,不会因为隔离筋的设置而受到束缚,而降低运转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筋的宽度为1.2~1.8mm。宽度过小,相邻波峰面之间难免还是会有所接触;宽度过大,则增加了防尘罩的硬度,降低了防尘罩转动时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所述波峰面和/或隔离筋上设有防滑纹。可有效降低波峰面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变化强度,更有助于消除异响。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筋在所述防尘罩上一体注塑成型。设计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通过在波峰面上设置隔离筋,使相邻波峰面在转向工况下进行相互摩擦时的“面与面”间的摩擦,改变为“线与线”间的摩擦,改动量较小,对球笼式万向节本身及周边其它部件无影响,成本低,易于实现,且从源头上消除“吱吱”异响,功能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等速节驱动轴固定端球笼式万向节防尘罩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59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