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5176.5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0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泉;唐仁茂;徐令仪;唐海涛;丁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桥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7 | 分类号: | A61B1/07;A61B1/04;A61B1/005;A6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超细 内窥镜技术领域 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 根部折断 软管 头端部 消毒液 有效地 目镜 晃动 松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直径内窥镜,所述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不仅能够消除头端部和目镜根部折断风险,大大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软管松动风险,有效防止消毒液的渗透,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此外,还能够有效防止连接晃动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细直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是一种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和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超细内窥镜技术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于领先阶段,临床上亦处于普遍推广应用阶段,而我国尚起步,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已经列入超细内窥镜的发展方向,超细内窥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之一。
超细内窥镜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柔性超细内窥镜,与相应的镜鞘在临床组合应用,其镜鞘是一种多腔道塑料管,一次性使用;一类是半硬性超细内窥镜,其特征表现在探头的外观部分是由直径小于1.6mm、工作长度不大于100mm不锈钢管组成,其内部有成像通道、工作通道和灌注通道;还有一类是硬质超细内窥镜。其中,柔性超细内窥镜目前在临床应用普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医生将柔性超细内窥镜插入镜鞘后,在没注意柔性超细内窥镜头端部露出镜鞘头端部时,弯曲转向组合软镜时,柔性超细内窥镜的头端件易折断,有些客商提出将柔性超细内窥镜头端部的不锈钢管长度缩短来降低风险,但是不锈钢管长度在小于3mm时会存在因粘接长度太短有松动进水甚至脱落的风险;(2)临床诊疗完成后,医生或护士在拆卸光学卡口和医用光缆时,若手松动或滑落,软管尾端易折断;(3)有些医院在多次对柔性超细内窥镜浸液消毒后,临床应用弯曲转向组合软镜时可能会发现监视器上的像一会儿清晰一会儿模糊甚至没有像,若再去浸液消毒再回到临床上应用可能会发现监视器上的像很脏而不能用,究其原因是柔性超细内窥镜的外护套管与快速接头之间松动形成了轻微地轴向窜动,深层次原因是塑料材质的外护套管与不锈钢材质的快速接头之间粘接强度不够且没有密封和限位结构造成的;(4)石英像纤的像面与目镜的同轴度有偏差,即目镜观察像面时像不居中,主要原因是石英像纤外直径公差为±0.05mm,与其相配套的机加工件公差达到±0.02mm时,则偏差会达到0.07mm,放大65倍时偏差会高达4.55mm;(5)在安装内窥镜摄像系统时光学卡口与柔性超细内窥镜的目镜罩连接时发现有不能可靠连接即有晃动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所述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不仅能够消除头端部和目镜根部折断风险,大大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软管松动风险,有效防止消毒液的渗透,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此外,还能够有效防止连接晃动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包括头端件、软管、目镜套、目镜、目镜罩、石英像纤、照明光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端件包括物镜外管和设置在物镜外管内的成像物镜及照明光纤,所述物镜外管的直径比软管的直径小0.01~0.02mm,既能够使软管进入鞘管成像通道内,又不露出鞘管的头端部,从而确保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的头端件始终置于鞘管内,避免因医生的误操作而折断柔性超细直径内窥镜的头端件;
所述软管的尾端套有软管缓冲管,所述软管缓冲管与软管紧密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桥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泰州市桥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51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