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23657.2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9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兵;李生发;冯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迪奥普无人机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1/06 | 分类号: | B64C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胜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8 | 代理人: | 李永华;张广兴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椭圆型 凸楞 减震 保护结构 着陆 结构主体 任务设备 机身 机翼 长度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 电子设备 机身上部 距离相等 左机翼 冲击力 平行 垂直 落地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机身上部的结构主体,结构主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沿着无人机机身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机翼垂直,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及第三椭圆型凸楞相互间的距离相等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靠近左机翼设置,所述第三椭圆型凸楞靠近右机翼设置,所述第二椭圆型凸楞设置于无人机机身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该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架高了无人机的高度,同时架高了任务设备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有能有效的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更好保全任务设备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的飞机降落之后机身容易损伤,且机身内部的电子设备设施也容易损伤。缺少减震保护,无人机在降落时冲击力大,速度快,如果没有效的减震保护,机身内的任务设备就很容易被破坏,无法完成任务,而且现在的一些简单的用海绵垫来保护任务设备,其实是无法达到为了减少这种损失,作用很小,任务设备与地面的距离很小;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研发一种架高了无人机的高度,同时架高了任务设备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四个吐出来的楞,有能有效的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更好保全任务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该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架高了无人机的高度,同时架高了任务设备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有能有效的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更好保全任务设备及电子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着陆减震保护结构,包括设置于无人机机身上部的结构主体,结构主体的上部开设有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沿着无人机机身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机翼垂直,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及第三椭圆型凸楞相互间的距离相等并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靠近左机翼设置,所述第三椭圆型凸楞靠近右机翼设置,所述第二椭圆型凸楞设置于无人机机身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的后部设置有第四椭圆型凸楞,所述第四椭圆型凸楞设置于无人机机身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所述第四椭圆型凸楞设置于左右机翼与尾翼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及第三椭圆型凸楞的长度为从无人机身头部至无人左右机翼的1/3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椭圆型凸楞与第四椭圆型凸楞之间设置有一个圆柱型用于吸收落地时的冲击力的减震孔,所述减震孔设置于左机翼与右机翼之间的中心点上。
优选地,记左右机翼与尾翼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第四椭圆型凸楞的长度为从左右机翼向远离所述左右机翼的方向至1/2L处。
优选地,第一椭圆型凸楞、第二椭圆型凸楞、第三椭圆型凸楞及第四椭圆型凸楞包括中间凸起,中间凸起两边开设有弧形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迪奥普无人机股份公司,未经深圳迪奥普无人机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23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