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7391.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8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徐盛龙;庄则豪;王君玺;罗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鑫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庄则豪 |
主分类号: | A61B17/08 | 分类号: | A61B17/08;A61B17/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吻合夹 内镜 引导线 耙形 两瓣 取下 手轮 形状记忆合金 本实用新型 闭锁状态 夹持固定 生理盐水 系统释放 作业难度 释放 病患 夹帽 优选 施放 穿过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在施夹帽上设置引导线,并将吻合夹手轮固定在内镜操作部上,引导线通过吻合夹内镜锚穿过吻合夹手轮,实现了通过内镜施放吻合夹,其操作大为简化,降低了作业难度以及病患的痛苦;另外,吻合夹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优选的,低温(30摄氏度以下)释放闭锁状态,即通过内镜向吻合夹夹持固定部位通入低于30摄氏度的生理盐水,即可实现吻合夹的取下,解决了现有吻合夹系统释放后取下困难、释放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经由内镜装置使用,施放简单且容易取下的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
背景技术
市面上吻合夹系统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道穿孔、瘘、难治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黏膜切除或黏膜下剥离术后创面预防性缝合、胃肠道支架的固定、术前标记等领域。
目前市售的吻合夹,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质,释放后在体内形态稳定,一旦因释放部位欠理想或因病情需要需取下吻合夹时存在较大困难,即无法再次进行正常的释放夹闭,给患者带来痛苦。
此外,现有技术中,由于吻合夹自身系统设计需要,吻合夹及其配套施夹帽外延边缘较锐利,在吻合夹释放的过程中及释放后易划伤正常消化道粘膜,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以经由内镜释放吻合夹,以解决现有吻合夹系统释放后取下困难、释放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一种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吻合夹手轮、吻合夹内镜锚、施夹帽以及吻合夹:该吻合夹手轮具有用于插设于内镜活检孔的插管以及用于固定连接内镜操作部上的固定件;该施夹帽具有一引导线,该吻合夹能套设于该施夹帽上;该吻合夹手轮上还设有用于穿过该吻合夹内镜锚或引导线的开口部;该吻合夹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该施夹帽是呈圆筒状的套管;且该施夹帽前端外径小于后端外径,且其后端外径适配于内镜镜身,进而能固定于内镜镜身前端;初始状态下,该吻合夹设于该施夹帽的前端。
进一步的,该施夹帽的两端呈平滑的曲面状,且该施夹帽的外侧壁也呈光滑曲面。
进一步的,该吻合夹外缘呈圆弧形。
进一步的,该吻合夹被设置为低温释放夹闭状态,进而能通过内镜注入低温液体,进而解除夹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低温为不高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温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两瓣耙形内镜吻合夹系统,在施夹帽上设置引导线,并将吻合夹手轮固定在内镜操作部上,引导线通过吻合夹内镜锚穿过吻合夹手轮,实现了通过内镜施放吻合夹,其操作大为简化,降低了作业难度以及病患的痛苦;另外,吻合夹是由形状记忆合金制成,优选的,低温(30摄氏度以下)释放闭锁状态,即通过内镜向吻合夹夹持固定部位通入低于30摄氏度的生理盐水,即可实现吻合夹的取下,解决了现有吻合夹系统释放后取下困难、释放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吻合夹内镜锚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吻合夹设于施夹帽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吻合夹手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鑫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庄则豪,未经厦门鑫康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庄则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73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