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鼻胃肠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413823.0 | 申请日: | 2018-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09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树强 |
| 主分类号: | A61J15/00 | 分类号: | 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陈平;高之波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鼻胃肠管 第二管 第一盖体 固定件 鼻孔 可拆卸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 第二盖体 翻盖 盖合 管体 均匀开设 鼻腔 插管 侧孔 护士 医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新型鼻胃肠管。该新型鼻胃肠管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头;第二管体的顶部设有第二接头,第二管体靠近其底部所在位置的一段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侧孔;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可拆卸式连接;第二接头上设有翻盖,翻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能够盖合在第二接头上,第二盖体能够盖合在第一盖体上;第二管体上还设有鼻孔固定件,鼻孔固定件位于第二接头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可以更加便于医生或护士的操作,同时在插管后,通过将鼻孔固定件插入病人的鼻腔,可以更加便于鼻胃肠管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新型鼻胃肠管。
背景技术
目前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如需手术治疗,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中由于麻醉影响而产生呕吐、窒息,便于术中的操作和增加手术安全性,一般在手术前会插一根导管到胃中进行胃肠减压;术后为了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利于腹部伤口愈合,减轻胃肠道内压力,促进肠胃功能尽快恢复,防止腹胀,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另外某些饮食不能治理、深度昏迷的危重病人,为了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留置一根导管在胃中或肠道中,以帮助病人饮水和进食。目前,放置此类导管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经口腔进入食道最终抵达胃部或者肠道;另一种方法是经鼻腔进入食道最终抵达胃部或肠道。经口腔的留置方法由于对咽部的刺激会使得病人不停的有吞咽动作,且意识不清晰的病人会有下意识咀嚼反应,容易破坏导管的密封、完整性,造成医疗事故。经鼻腔的留置方法,虽然对鼻腔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相比经口腔的留置方法而言,病人的刺激反应、后期护理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几率都大大的降低。
公告号为CN20300164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鼻胃肠管,包括管体及接头,管体与接头连接,管体底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侧孔,接头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第一接头与管体固定连接,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可拆卸连接,在使用时,选择合适的第二接头,将第二接头旋紧在第一接头上,向管体内插入引导钢丝,通过引导钢丝将管体慢慢导入人体内,然后通过镂空的导丝接头向管体内注入营养液,营养液从侧孔内均匀进入人体内。
然而包括上述专利在内的现有技术中,由于管体长度有限,在向管体内注入营养液时,不利于医生或护士的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新型鼻胃肠管,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新型鼻胃肠管,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
第一管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接头;
第二管体的顶部设有第二接头,第二管体靠近其底部所在位置的一段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侧孔;
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接头上设有翻盖,翻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能够盖合在第二接头上,第二盖体能够盖合在第一盖体上;
第二管体上还设有鼻孔固定件,鼻孔固定件位于第二接头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鼻胃肠管设计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可以更加便于医生或护士的操作,同时在插管后,通过将鼻孔固定件插入病人的鼻腔,可以更加便于鼻胃肠管的固定。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拆开,盖上第一盖体,向第二管体内插入导丝,通过导丝将第二管体慢慢导入人体内,当第二管体插入合适深度后,小心撤除导丝,打开第一盖体,将鼻孔固定件插入病人鼻腔中,然后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的紧密连接,将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进行连接,第一管体的入口端可以直接与注射器相连,由此通过第一管体的入口端可以向鼻胃肠管内注入营养液,营养液能够从第二管体上的第一侧孔中均匀进入人体内。当病人需要下床进行活动或不需要向病人注射营养液时,可以将第一管体拆下,然后将第一盖体盖于第二接头上,第二盖体盖于第一盖体上,以保证第二管体的气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树强,未经吴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38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肠内营养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经皮胃造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