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1111.5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81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凡;唐声兵;张晋东;杨义涛;仝培培;常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曹向东 |
地址: | 23002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撑环 止水带 端头钢板 变形缝 可调节 丝杆 本实用新型 固定结构 断裂带 对称 混凝土结构 初期支护 螺杆连接 地质 子单元 多段 立面 凸起 外端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内侧止水带(1)和外侧止水带(2)凸起外侧的端头钢板(3),两道对称设在所述端头钢板(3)外端两侧的环形内撑环(4)以及对称设在所述环形内撑环(4)两侧的调节丝杆(5);所述环形内撑环(4)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所述调节丝杆(5)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撑环(4)连接,另一端与初期支护混凝土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可调节的内撑环和调节丝杆,使止水带、端头钢板无论从轮廓精度,还是平面、立面位置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可以完全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达到设计要求15cm±5mm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隧道穿越地质断裂带的防水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一项薄弱施工环节,并且隧道穿越地质断裂带防水的处理措施通常采用橡胶止水带法。橡胶止水带的设计根据百年地质错动量设计。
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如W型那样具有经较大拉扯后性能不被破坏的止水带,将其形成环状围设在隧道结构内,参考图1示出的隧道上部截图(下部与之水平对称),外侧止水带2靠近隧道初支轮廓且其固定部紧贴隧道迎土面钢筋,随结构混凝土一并施工;内侧止水带1远离隧道初支轮廓,结构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施作。这两部分是变形缝防水体系的独立构件,但两者经拉扯后形成的凸起部分同时置于两侧矩形的端头钢板3的空间内。
然而,现有的施工工艺具体缺陷有以下几点:
1、由于止水带重量大,材料本身容易出现环向褶皱,不易定位。所以在定位过程中耗时较长;控制止水带轮廓精度较差。
2、外侧止水带安装通过钢筋固定,使得在与钢筋焊接固定后,无法调节;止水带会带钢筋整体出现下垂。
3、由于生产线直线加工工艺,造成止水带焊接成环形后,由于内外弧长差,止水带凸起部分褶皱,端头钢板间距和平顺度很难控制。
4、端头钢板无固定点,固定难度大,精度很难控制;并且变形缝缝宽控制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以提高止水带和端头钢板的安装精度和变形缝的施工质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穿地质断裂带变形缝止水带的可调节固定结构,该可调节固定结构包括设在内侧止水带和外侧止水带凸起外侧的端头钢板,两道对称设在所述端头钢板外端两侧的环形内撑环以及对称设在所述环形内撑环两侧的调节丝杆;所述环形内撑环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其顶部用于顶住所述外侧止水带与混凝土连接的位置;所述调节丝杆一端与所述环形内撑环连接,另一端与初期支护混凝土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形内撑环由16b槽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螺杆为双向螺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外侧止水带通过环形内撑环固定,(1)环形内撑环能对止水带实现较好的支撑固定,克服现有技术中容易下垂容易褶皱的缺点;(2)环形内撑环为端头钢板提供了一个平整的固定面,面贴面,便于端头钢板的安装,易于操作;(3)环形内撑环为由多段调弧形子单元通过螺杆连接构成的环形结构,具有伸缩调节功能,任何时候都对止水带位置进行微调,同时也便于装卸和隧道洞内运输。此外,设在环形内撑环两边的调节丝杆可以左右微调,让整个钢板的间距控制在需求范围。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增加可调节的内撑环和调节丝杠,使止水带、端头钢板无论从轮廓精度,还是平面、立面位置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可以完全保证变形缝的宽度达到设计要求15cm±5mm的精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1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政道路用窨井盖的防盗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地下建筑防水外墙水平施工缝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