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0644.1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84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年;孙娜娜;马英;王庆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02 | 分类号: | B60R21/02;B60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轨 衔铁 自动弹开式 车窗玻璃 铰接通孔 汽车风挡 逃生装置 壳体 通孔 电磁铁 本实用新型 端盖中心处 固定安装端 弹性挡块 挡块凹槽 铰接机构 壳体内部 壳体外部 可拆卸的 上下表面 主推弹簧 铰接杆 面对称 顶面 端盖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包括:壳体,其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第一通孔,在所述壳体一侧固定安装端盖,另一侧设置铰接通孔;铰接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导轨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导轨,并且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铰接杆,其能够穿过所述铰接通孔;衔铁,其一侧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所述衔铁上下表面设置挡块凹槽;电磁铁,其固定在所述端盖中心处;主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端盖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衔铁的另一侧;弹性挡块机构,其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驾驶和乘坐轿车和客车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然而,对于轿车而言,遭遇碰撞或落水往往导致车门和车窗无法打开;而对于客车由于载客较多,逃生空间有限,当发生车辆碰撞时,乘客往往无法迅速的逃离出现事故的客车,从而造成了很多惨剧的发生。因此,一套适用于汽车碰撞、翻车、火灾、落水后快速逃生装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发现现有的汽车遭遇碰撞、火灾等事故后人员逃生系统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是直接破坏车窗玻璃的方式,如,乘客在危急时刻使用安全锤直接敲碎玻璃从而逃出,一方面安全锤的配备和管理并不方便,另一方面使用安全锤往往需要多次敲击才能完全碎裂,之后还需人力迫使其脱落才可逃生,作用效率并不高;此外车窗边框残存的玻璃碎渣可能伤及逃生人员。
还有一类是直接给汽车安装具有电热丝的车窗,当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检测到这几个信号达到设定阈值后,便迅速使电热丝产生高温,使得车窗由于热应力的作用而破碎,然而该技术方案成本偏高,结构复杂、工作时间长、对原车的改装较大,且当遭遇碰撞或落水导致电路断路时,系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事故发生。
再一类是有些客车采用非完全封闭式的逃生窗,主要有推拉式逃生窗、外推式逃生窗和提拉式逃生窗三种。推拉式逃生窗是这三种逃生窗中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其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逃生空间有限,一般只有80厘米×70厘米的大小,对身材较为肥胖的乘客来说有一定障碍;外推式逃生窗的逃生空间较大,一般为120厘米×120厘米,可容纳2-3人同时逃生,但成本较高,此外,由于推开后没有支撑架,乘客逃生不方便,且向外推开车窗一方面会对外面的车辆和行人构成危险,另一方面外部紧靠的障碍物的阻挡可能导致车窗无法受阻无法推开情况的发生;提拉式逃生窗类似于传统的火车车窗,按住窗户两边的开关上提便可打开车窗,但是需要较大的力气,而且上提空间有限,只能开出约90厘米×46厘米的狭小空间,且存在玻璃受晃动突然落下伤及人员的情况危险。
尽管如今人们已经意识到汽车逃生系统的重要性,但是现有的逃生系统依然不尽完善,无法充分满足事故发生时的逃生需求。因此,急需实用新型一套新的用于汽车碰撞或落水的逃生系统,当发生碰撞后,乘客在免受车窗玻璃破碎的伤害的同时能够更加迅速、更加安全的逃离碰撞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在汽车发生碰撞、翻车、火灾、落水后,不必破坏汽车前后风挡玻璃或车窗玻璃就可以快速安全有效的将前后风挡玻璃或车窗玻璃从汽车车身上推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风挡及车窗玻璃自动弹开式逃生装置,包括:
壳体,其顶面和底面对称设置第一通孔,在所述壳体一侧固定安装端盖,另一侧设置铰接通孔;
铰接机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导轨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导轨,并且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之间设置铰接杆,其能够穿过所述铰接通孔;
衔铁,其一侧与所述第一导轨固定,所述衔铁上下表面设置挡块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06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多功能空气质量检测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触发的汽车安全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