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10141.4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59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蒋善超;何坚强;辅小荣;张春富;徐顺清;杨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84 | 分类号: | G01N27/8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悬浮液 智能磁粉探伤机 底座上表面 动车车轮 支架 底座 本实用新型 紧固连接件 存储元件 退磁线圈 集聚槽 支撑件 励磁 工作效率高 并列放置 并排设置 底座侧壁 检测设备 距离相等 上料支架 设置检测 物力资源 轴线重合 装置结构 探伤机 检测 复测 下料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并列放置的磁悬浮液存储元件和底座,在底座上表面设置检测支撑件,检测支撑件通过上料支架和下料支架分别设置在底座上;在底座侧壁上分别设置励磁‑退磁线圈和紧固连接件,励磁‑退磁线圈与紧固连接件的轴线重合且距离底座上表面的距离相等;在底座的顶部并排设置检测支架和复测支架;在底座上表面设置磁悬浮液集聚槽,磁悬浮液存储元件与磁悬浮液集聚槽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探伤机的结构,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高铁的运行时速高达300Km/h,如果发生切轴、崩轮等事故,将产生灾难性的事故,因此对轮对运用过程中的定期检测是保证行车安全非常必要的。
在高速动车组中,为保证运行的可靠性,轮对每运行120万公里就需要回厂检修一次,每运行240万公里(约2.5年)后必须重新更换维修。
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我国既有动车组数量2500列左右。由上述数据可见掌握快速有效的动车轮对无损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目前在役动车轮对磁粉检测装置多数采用人工识别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磁粉检测装置的工作效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成本。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包括并列放置的磁悬浮液存储元件和底座,在底座上表面设置检测支撑件,检测支撑件通过上料支架和下料支架分别设置在底座上;在底座侧壁上分别设置励磁-退磁线圈和紧固连接件,励磁-退磁线圈与紧固连接件的轴线重合且距离底座上表面的距离相等;在底座的顶部并排设置检测支架和复测支架;在所述的底座上表面设置磁悬浮液集聚槽,磁悬浮液存储元件与磁悬浮液集聚槽相连。
在所述的检测支架上设置第一磁性探头及图像检测元件;在所述的复测支架上设置第二磁性探头和标记元件。
所述的上料支架包括上料支架导轨及上料支架卡挡,所述的检测支撑件包括主动动态检测支撑轮及被动动态检测支撑轮;其中,主动动态检测支撑轮与上料支架导轨上端面连接,被动动态检测支撑轮与上料支架导轨上端面连接。
所述的下料支架包括下料支架导轨及下料支架卡挡,所述的检测支撑件与下料支架导轨搭界相连。
所述的上料支架导轨形状为链条状,所述的上料支架卡挡的形状为凹槽状。
所述的下料支架导轨形状为链条状,所述的下料支架卡挡的形状为凹槽状。
所述的图像检测元件包括磁悬液喷头及配置有长波紫外线辅助光源的彩色图像采集元件。
所述的磁悬浮液集聚槽的形状为设置于底座一端高一端低的凹槽。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动车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简化了现有技术中探伤机的结构,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资源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动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和控制中心的俯视图;
图2为该动车轮对智能磁粉探伤机和控制中心的侧视图;
图3为上料支架的侧视图;
图4为下料支架的侧视图;
图5为图像检测元件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101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