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401146.0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3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顾俊杰;许力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4 | 分类号: | B66B13/24;B66B13/30;G01V8/2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13009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发射器 红外线接收器 轿门 间隙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光栅传感器 反射装置 电梯门 厅门 检测 扇形检测区域 发射信号 入射角 盲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包括分别设置在轿门上方和下方的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形成扇形检测区域;轿门和厅门之间还设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轿门和厅门上设有与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对应的反射装置,所述的第二红外线发射器以一定的入射角向反射装置发射信号。本实用新型检测具有针对性,检测盲区小,并且能检测轿门和厅门之间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光幕/光栅门间隙检测系统,特别是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在轿门和厅门关闭时必须要有障碍物检测系统对轿门处进行检测,防止人员或物品被轿门/厅门夹住,造成人身危害和财产损失。现有的电梯大多是通过平面光幕对轿门进行检测。平面光幕结构是在轿门和厅门之间设置竖直的红外线发射棒和接收棒,通过多道水平的红外线形成平面光幕/光栅进行障碍物检测。
这种结构首先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检测不具有针对性。轿门关闭时,轿门闭合线附近的竖直区域是需要检测的重点,然而现有的检测系统采用的是水平的红外线,无法有效地增加在竖直方向的检测权重,只能通过性价比较低的增加线束密度的方式来检测该区域。其次,现有的平面光幕结构受限于成本存在一定的检测盲区,具体表现在装置高度和线束密度上。只有装置高度包含整个开门高度且线束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才能有理想的防夹效果,否则高度不够或者线束密度不够都会产生检测盲区,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电梯门夹物的案例多是由此引起的。最后,现有的平面光幕结构无法检测轿门和厅门之间的杂物。由于检测范围只有一个平面,而电梯轿门和厅门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立体空间,平面光幕自然无法检测自身所在平面以外的区域,当手伸到轿门或厅门上而没有触碰到光幕所在的竖直平面,关闭轿门就会发生事故。在现实生活中就曾发生过轿门和厅门之间夹有杂物,导致电梯离开平层时损坏。
因此,现有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存在检测没有针对性、检测盲区大和无法检测轿门厅门之间区域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检测具有针对性,检测盲区小,并且能检测轿门和厅门之间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包括设置在轿门上方的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设置在轿门的闭合线上,轿门的下方设有多个接收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发出信号的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第一红外线发射器与第一红外线接收器形成扇形的检测区域;轿门和厅门之间还设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接收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发射信号的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分别设置在轿门的两侧;轿门和厅门上设有与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对应的反射装置,所述的第二红外线发射器以一定的入射向反射装置发射信号;所述的第一红外线发射器、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均与电梯的控制系统相连接。
前述的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中,所述的入射角为15-30度。
前述的基于光栅传感器技术的电梯门间隙检测系统中,所述的第一红外线发射器在以轿门闭合线为中心的15cm宽度范围内的线束数量不小于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轿门闭合线附近竖直的重点检测区域设置发射器和接收器,以此形成上小下大的扇形检测区域,扇形检测区域的检测重心便落在了上述的重点检测区域。同时,在相同线束密度的情况下,扇形检测区域在轿门闭合线附近的盲区远小于现有平面光幕的矩形检测区域。不仅如此,本实用新型将厅门和轿门作为反射镜,使红外线在两者之间来回反射来立体地检测厅门和轿门之间的异物,克服了现有的平面光幕无法检测厅门轿门夹缝间异物的问题。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红外线接收器优选地以与反射装置呈15-30的角度入射。在该角度范围内,红外线既不会因为反射次数过多导致强度降低,也不会因为反射次数过少导致检测密度不够,检测效果较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蒂尔森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401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轿门非平层开门装置
- 下一篇:轿厢伸缩式护脚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