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97558.1 | 申请日: | 2018-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2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林;张利华;高洪滨;高锋;薛瑞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 地址: | 300461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主杆 钢筋笼 圆周外壁 固定环 套管 本实用新型 桥梁桩基 连接孔 套接 浇灌混凝土 底部外壁 调整套管 顶部外壁 固定螺栓 螺纹连接 施加压力 竖直设置 水平设置 圆周内壁 操作杆 调节杆 固定孔 环调节 可取出 套住 下压 焊接 浇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是水平设置,且主杆圆周外壁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主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操作杆,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外壁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圆周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主杆圆周外壁的两侧均套接有调节环。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套住钢筋笼,然后在上方施加压力,防止在浇灌混凝土时发生浮笼现象,设置两个套管使下压更稳定,浇灌完后可取出循环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通过调节环调节两个套管见得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的钢筋笼,调节杆和调节孔的设置可以调整套管的下方长度,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笼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笼主要起的作用跟柱子纵向钢筋的受力是同理,主要起抗拉作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是很低,对桩身混凝土起到约束的作用,使之能承受一定的水平力,在桥涵或者高层建筑施工时,根据要求可能要求基础进行打桩,方法是用利用机器冲孔和水磨钻孔,并且孔深达到设计要求,然后向桩孔下放钢筋笼,再插入导管进行混凝土浇注,通常我们把钻孔灌注桩、挖孔桩、立柱等预先制作的钢筋结构叫钢筋笼,实际使用过程中,灌注混凝土的时候钢筋笼会发生浮笼现象,对施工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包括主杆,所述主杆是水平设置,且主杆圆周外壁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主杆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部外壁焊接有竖直设置的操作杆,所述固定环的底部外壁开设有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圆周内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主杆圆周外壁的两侧均套接有调节环,且调节环的底部外壁焊接有竖直设置的安装管,所述调节环的两侧均设置有调节螺母,且调节螺母的圆周内壁与主杆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安装管圆周外壁的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且相邻的两个安装孔之间套接有同一个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圆周外壁套接有垫片,且调节螺栓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安装管的圆周内壁套接有调节杆,且调节杆圆周外壁的一侧开设有自上而下等距离分布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的底端外壁焊接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且安装板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套管。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内径等于连接孔的内径,且固定孔的圆周内壁与固定螺栓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位于主杆的中间位置,且套管的圆周内壁套接有钢筋笼。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是圆盘状结构,且安装板的外径大于套管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调节孔的内径等于安装孔的内径,且调节孔的圆周内壁与调节螺栓的圆周外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垫片位于安装管圆周外壁远离固定环的一侧,且固定螺母位于安装管圆周外壁远离垫片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通过套管和操作杆的设置,使套管可以套在钢筋笼中钢筋的上方,通过按压操作杆固定住钢筋笼,防止钢筋笼上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循环使用。
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通过设置有调节环和调节螺母,使可以调节两个套管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实际钢筋笼的宽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防止桥梁桩基钢筋笼浮笼的装置,通过设置有调节杆和调节螺栓,使可以调整调节杆延伸的长度,从而根据钻孔深度进行调节,使用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城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75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