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式四元催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7236.7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34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帕艾尼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28 | 分类号: | F01N3/28;F01N3/20;F01N3/035;F01N1/08;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元催化 集成式 壳体 本实用新型 消音 体内 隔板 净化 上腔体 下腔体 内腔 上腔 下腔 分隔 尾气 | ||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四元催化器,包含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集成有DOC载体(2)和SMC载体(3),下腔体内集成有DPF(4)和TWC载体(5);进入壳体(1)内的尾气经DOC载体(2)、SMC载体(3)、DPF(4)、TWC载体(5)净化的同时多次转向从而实现消音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四元催化器,同时具有净化和消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结构的四元催化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消音和尾气净化功效的集成式四元催化器,其主要应用于柴油车上(也可应用于汽油车上),属于尾气催化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交通行业是空气污物的主要排放源头之一,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占据极大比重,柴油车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和颗粒物排放量约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 78%和82%,在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越发严苛的大背景下,“清洁”柴油发动机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车企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其减排目标。
目前都是在改进发动机的基础上,再加上SCR或EGR、DOC、DPF等后处理系统来实现的,技术上存在NOx处理难、PM净化难以及DPF和催化剂硫酸盐堵塞问题。
常规的净化处理为在其尾气排放端加装普通后处理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普通后处理系统装置效果不佳,尤其是在汽车冷起动阶段的尾气温度达不到催化剂的起燃温度,尤其是低速工况下的机动车辆,催化剂基本不发生作用,尾气中的污染物无法催化处理,容易造成催化器的堵塞;同时,由于消音器的存在导致催化装置安装不便,影响其改装。因此,亟需一种能够集成净化和消音两种功效于一身的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净化效果好且同时具有净化和消音效果的集成式四元催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集成式四元催化器,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由隔板分隔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内设置的DOC载体将上腔体分隔为上左腔室和上右腔室,且DOC载体的左侧进气面与上左腔室相连通,DOC载体的右侧出气面与上右腔室相连通,DOC载体的左侧进气面贴附有环状结构的海绵金属催化剂SMC载体,所述DOC载体的右侧处气面上贴附有海绵金属催化剂SMC载体(通过设置铁铬铝海绵金属催化剂SMC载体使得其催化发生的热量能够快速的传导至DOC载体内,从而实现快速起燃),上述上左腔室与进气管相连通,下腔体内由隔板分隔成下左腔室和下右腔室,下左腔室与出气管相连通,DOC载体面向上左腔室的左侧进气面上套装有喇叭状结构的引流罩,所述引流罩上设置的气孔连通上左腔室和下左腔室,所述上右腔室的右端竖向设置有一气道,所述上右腔室内设置有SMC载体,且SMC载体的进气面与DOC载体的右侧出气面相垂直,该SMC载体的出气面与气道相连通,
所述下右腔室内设置有组合式过滤结构,组合式过滤结构的上方设置有上气道,组合式过滤结构的下方设置有下气道,上气道与气道相连通,下气道与下左腔室相连通;上述组合式过滤结构包含有环状结构的TWC 载体,且环状结构的TWC载体的中心环孔内嵌置有DPF;所述TWC载体和DPF的进气端均与上气道相连通,所述TWC载体和DPF的出气端均与下气道相连通;且TWC载体的环状进气端面上贴附有环状结构的铁铬铝海绵金属催化剂SMC载体(利用铁铬铝海绵金属催化剂SMC载体平衡 TWC载体和述DPF的进气端上的进气压力,使得气流分布更为均匀的同时通过TWC载体和述DPF;同时TWC载体上的催化反应热量,使得进入 DPF4内的碳颗粒可以着火氧化燃烧分解,避免其堵塞DPF;退一步说,即便DPF堵塞,利用环状SMC载体和TWC载体的导通性,仍然能够使得排气通畅,避免完全堵塞)。
部分尾气通过文丘管式结构再次进入循环流程,帮助提高进气体温度,而且经过二次循环催化处理,净化效果更加好。
本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式四元催化器,所述进气管内插置有加热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帕艾尼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帕艾尼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7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