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焊接公母弹性对接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7186.2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11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苏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金成 |
主分类号: | H01R24/00 | 分类号: | H01R24/00;H01R13/629;H01R13/6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851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锯齿 反扣 夹线 错位啮合 圆管 本实用新型 对接端子 导电线 公端子 免焊接 母端子 包住 合缝 铆压 片侧 成品率 半圆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焊接公母弹性对接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和母端子本体。其中,母端子本体包括圆管和第一夹线反扣片,圆管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合缝口,两侧的合缝口将圆管分成底部相连的两个半圆,两侧所述的第一夹线反扣片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错位啮合的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两侧所述的第一夹线反扣片在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错位啮合的状态下铆压包住导电线。公端子本体包括圆柱和第二夹线反扣片;两侧所述的第二夹线反扣片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错位啮合的第三锯齿和第四锯齿;两侧所述的第二夹线反扣片在第三锯齿和第四锯齿错位啮合的状态下铆压包住导电线。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耐用和接触良好,及加工成品率高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电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免焊接公母弹性对接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免焊接公母端子(如图1-2)主要是由公端子和母端子组成。其中,母端子由一侧边开有合缝的φ2.35管部和在圆管端部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夹线反扣片组成;公端子由可插入管部的管柱和在管柱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夹线反扣片组成。使用时,分别利用第一夹线反扣片和第二夹反扣片铆压夹好电源线和电器线,之后若需要导通或者断开电源,则只需将管柱插入或者拔出管部就可以实现。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生产时只能做到φ2.34-2.35的管部,做小了管柱插不进去,若是强行插入管部会把管部胀大,胀大后的管部无法再次收回,倘若插拔3-5次可能就会导致管部的合缝松动,造成使用时管柱与管部接触不良,即不通电。另外,第一夹线反扣片和第二夹反扣片铆压的方式是,利用两侧的第第一夹线反扣片或者第二夹反扣片把分成两股的电线铆压包住,实际加工过程这种分包加工的方式,存在包不紧或者铆断铜线的现象,造成加工过程合格率仅为30%-20%。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耐用和接触良好,及加工成品率高的免焊接公母弹性对接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免焊接公母弹性对接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和母端子本体。其中,母端子本体包括圆管和在圆管端部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夹线反扣片。圆管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合缝口。两侧的合缝口将圆管分成底部相连的两个半圆;两侧所述的第一夹线反扣片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错位啮合的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两侧所述的第一夹线反扣片在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错位啮合的状态下铆压包住导电线。公端子本体包括可插入或拔出圆管的圆柱和在圆柱端部两侧上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夹线反扣片。两侧所述的第二夹线反扣片侧边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错位啮合的第三锯齿和第四锯齿。两侧所述的第二夹线反扣片在第三锯齿和第四锯齿错位啮合的状态下铆压包住导电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侧所述的第一夹线反扣片总长度小于圆管环形长度,两侧所述的第二夹线反扣片总长度小于圆柱环形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耐用和接触良好,及加工成品率高的效果。由于圆管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对应的合缝口,两侧的合缝口将圆管分成底部相连的两个半圆,也就是在圆管上开有2个合缝口。生产时可以做到φ2.3母端子本体,使φ2.35的公端子本体在插入时,可以自然胀开;若拔出时,φ2.3母端子本体也会收回到位,这样插拔50-100次也不会变形。实现了结构耐用和接触良好的效果。又由于第一夹线反扣片和第二夹线反扣片的包线方式采用全包线的方式,避免现在有技术中采用包半线的方式,另外通过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或者第三锯齿和第四锯齿的配合,铆压固定紧,将铜丝包成一条绳一样,保证了导电线与端子连接更加牢固,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实现了加工成品率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金成,未经苏金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71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