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单向输送的垃圾初步筛分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6694.9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8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范贤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环保文化交流中心 |
主分类号: | B65B69/00 | 分类号: | B65B69/00;B65G65/46;B65G6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10 | 代理人: | 要然 |
地址: | 1000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本体 垃圾处理 外凸结构 垃圾 出料口 筛分机构 进料口 侧壁 垃圾处理技术 本实用新型 带动旋转 单独设置 方便运输 方向移动 结构实现 垃圾输送 驱动装置 输送功能 竖向设置 竖直设置 占用空间 转动过程 打散 初筛 内壁 破袋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单向输送的垃圾初步筛分机构,包括垃圾处理仓以及设置在垃圾处理仓内的多个滚筒本体,垃圾处理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滚筒本体竖直设置并由驱动装置带动旋转;从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上,多个滚筒本体顺次设置为一排;滚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结构以带动垃圾向出料口方向移动。垃圾处理仓内竖向设置滚筒本体,滚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结构,与垃圾处理仓内壁配合,滚筒本体转动过程中,这些外凸结构可以以不同的结构实现破袋、打散、输送垃圾等垃圾初筛和输送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垃圾输送单元,整个垃圾处理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运输和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单向输送的垃圾初步筛分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产生的生活垃圾更是与日俱增,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一大威胁。如何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已成为当前社会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目前,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相关的技术仍然不够成熟。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混装严重,使得垃圾分类处理难度大大提高。当前主流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通常包括破袋装置、滚筒筛选、风选、磁选和人工分拣等过程。
其中由于生活垃圾多为装袋性质,所以垃圾破袋均料是垃圾处理的首要环节。若无法使垃圾完全破袋暴露并均匀的进入后续工艺中,将极大降低垃圾的分拣率,造成可回收资源的浪费,且容易出现分选物中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
现有的垃圾处理设备多数是通过履带等结构实现垃圾的输送,履带占用空间体积大,且需要单独设置驱动,导致整个垃圾处理设备体积庞大,不便于运输和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垃圾处理仓与仓内的垃圾处理组件实现垃圾输送功能的可单向输送的垃圾初步筛分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单向输送的垃圾初步筛分机构,包括垃圾处理仓以及设置在垃圾处理仓内的滚筒本体,所述垃圾处理仓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滚筒本体竖直设置并由驱动装置带动旋转;所述滚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结构以带动垃圾向所述出料口方向移动;还包括与所述滚筒本体对应设置的挡料板,所述挡料板位于所述滚筒本体由所述出料口转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在所述挡料板朝向所述滚筒本体侧壁的一端设有多处镂空,所述镂空与处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外凸结构对应设置。垃圾处理仓内竖向设置滚筒本体,滚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外凸结构,与垃圾处理仓内壁配合,滚筒本体转动过程中,这些外凸结构可以以不同的结构实现破袋、打散、输送垃圾等垃圾初筛和输送功能,无需单独设置垃圾输送单元,整个垃圾处理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方便运输和安装;挡料板则可避免垃圾向进料口方向运动,保证垃圾处理仓内垃圾的单向输送。
可选的,多个所述滚筒本体包括出料滚筒,所述外凸结构为刮板,所述刮板呈螺旋状间隔分布在所述滚筒本体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出料滚筒的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多排所述刮板。
可选的,位于同一排的相邻所述刮板的端面相对。
可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出料滚筒对应设置的第三挡料板,所述第三挡料板位于所述出料滚筒由所述出料口转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在所述第三挡料板朝向所述出料滚筒侧壁的一端设有多处第三镂空,所述第三镂空与处于不同高度的所述刮板对应设置。
可选的,多个所述滚筒本体还包括第一破袋滚筒,所述外凸结构为第一破袋齿,所述第一破袋齿的外端向所述第一破袋滚筒的旋转方向弯曲;至少一个第二破袋滚筒与所述第一破袋滚筒相邻设置,所述第二破袋滚筒与所述第一破袋滚筒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破袋齿的外端为尖刺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环保文化交流中心,未经北京中环保文化交流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66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自动解包排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滴灌管连续贴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