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常压热水锅炉补水止回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94038.5 | 申请日: | 2018-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5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联合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鼎宏恒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8 | 代理人: | 谢敏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箱 止回 锅炉 补水水箱 软化器 烧制 常压热水锅炉 本实用新型 热能利用率 使用效率 止回装置 出水端 进水端 补水 冷水混合 自来水管 出水口 进水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常压热水锅炉补水止回装置,包括:软化器,软化器与自来水管连接;补水水箱,补水水箱的进水端与软化器连接;止回水箱,止回水箱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补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通过管道与锅炉连接;止回水箱呈“U”字形,且呈“U”字形的止回水箱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止回水箱避免了从锅炉内烧制好的热水与为烧制的冷水混合,导致锅炉烧制热水的使用效率不高,进而降低了锅炉的使用效果,并提高了锅炉对热能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水止回装置,具体涉及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常压热水锅炉补水止回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锅炉在运行时,由于温度高,水容易蒸发,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需要经常给锅炉补水,以便使锅炉内水位稳定,但是在补水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回水现象,使得锅炉内烧好的热水与补充的冷水混合,造成热量的损失,影响锅炉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常压热水锅炉补水止回装置,解决锅炉在运行时,由于温度高,水容易蒸发,为了保证锅炉正常运行,需要经常给锅炉补水,以便使锅炉内水位稳定,但是在补水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回水现象,使得锅炉内烧好的热水与补充的冷水混合,造成热量的损失,影响锅炉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高热能利用率的常压热水锅炉补水止回装置,包括:
软化器,软化器与自来水管连接;
补水水箱,补水水箱的进水端与软化器连接;
止回水箱,止回水箱的进水端通过管道与补水水箱的出水端连接,出水端通过管道与锅炉连接;
止回水箱呈“U”字形,且呈“U”字形的止回水箱的进水口高于出水口设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止回水箱包括进水管部和出水管部,其中进水口开设在进水管部,出水口开设在出水管部,进水管部内设置有能活动的卡接在进水口的浮球。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补水水箱包括内层箱体和外层箱体,内层箱体和外层箱体之间设置有空腔,外层箱体上设置有与锅炉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入口,蒸汽入口与空腔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外层箱体上还设置有冷凝蒸汽出水口,冷凝蒸汽出水口设置在外层箱体的底部,且冷凝蒸汽出水口通过补水管道与止回水箱连通,补水管道上设置有控制阀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进水口的边缘口壁向上凸起,其中进水口的边缘口壁与浮球的接触面圆弧过度;
浮球与进水口的口壁之间连接有弹性牵引线。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止回水箱内的进水口的管道上设置有止回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止回水箱避免了从锅炉内烧制好的热水与为烧制的冷水混合,导致锅炉烧制热水的使用效率不高,进而降低了锅炉的使用效果,并提高了锅炉对热能的使用效率。
2、通过呈“U”字形结构的止回水箱能避免锅炉加热后的水回流到补水水箱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联合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联合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40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