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93600.2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6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马涛;李克章;惠建飞;朱海;李萌;郭岸松;王旭;卢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02 | 代理人: | 许久利 |
地址: | 066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气母管 曝气池 供气支管 全池 竖置 曝气风机 曝气装置 曝气 曝气管 海水 单台 脱硫 压缩空气输送管道 并列设置 电厂锅炉 海水恢复 横向布置 交替布置 节能降耗 水流方向 运行参数 运行效率 纵向布置 火电厂 均匀性 发电机组 停运 下端 垂直 保证 | ||
一种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包括沿曝气池纵向布置的供气母管和与供气母管连接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供气母管至少并列设置三根,每一供气母管与一曝气风机的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相连接,每一供气母管上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沿曝气池纵向均匀分布,且不同供气母管上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沿曝气池纵向交替布置,各竖置供气支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曝气管,曝气管横向布置在曝气池底部且与水流方向垂直。本曝气装置能够实现单台曝气风机运行情况下的全池曝气,保证全池范围内海水曝气的均匀性,方便根据电厂锅炉运行参数合理调整曝气强度,并解决因单台曝气风机停运造成海水恢复指标pH值降低的问题,可提高曝气池运行效率,节能降耗,确保火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火电厂脱硫后海水恢复系统的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
背景技术
火电厂海水脱硫工艺是利用海水的碱度达到脱除烟气中二氧化硫的一种脱硫方法。脱硫后的海水通过曝气池曝气处理恢复成满足环保指标的合格海水。现行海水脱硫曝气装置的曝气供气母管采用沿曝气池纵向呈一字形排列的方式,每一供气母管由一台曝气风机提供压缩空气,同时每一供气母管上排列的供气支管及与供气支管相连的曝气管分别对应于曝气池的一个区域,当其中的一台曝气风机停止运行时,其对应的曝气区域将停止曝气,海水流经有效曝气区域的时间将被缩短,代表海水恢复效果的pH值将降低,既影响火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节能降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该曝气装置能够实现单台曝气风机运行情况下的全池曝气,保证在全池范围内海水曝气的均匀性,以便于根据电厂锅炉运行参数合理调整曝气强度,同时解决因单台曝气风机故障停运造成海水恢复指标pH值降低的问题,提高曝气池的运行效率,节能降耗,确保火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包括有沿曝气池纵向布置的供气母管和与所述的供气母管相连接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所述的供气母管至少并列设置三根,每一供气母管与一曝气风机的压缩空气输送管道相连接,每一供气母管上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沿曝气池纵向均匀分布,且不同供气母管上的多根竖置供气支管沿曝气池纵向交叉布置,各竖置供气支管的下端分别连接曝气管,所述的曝气管横向布置在曝气池的底部且与水流方向垂直。
上述的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所述的供气母管为两端管径小于中部管径的同心异径管。
上述的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在所述供气母管的两端部设有用于支撑供气母管及将多根供气母管固定成一体的供气母管支撑架。
上述的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所述的供气母管并列设置三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了现行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供气母管的排列方式,同时使每一供气母管上排列的多根供气支管及与其连接的曝气管不再是分区域布置在曝气池内,而是将每一台曝气风机对应的多根供气支管及曝气支管都均匀的布置在整个曝气池内,使单台曝气风机运行时全池范围内都得到均匀的曝气,经实际运行检验,启动相对较少的曝气风机运行即可满足发电厂机组满负荷运行时的海水曝气处理要求,提高了曝气池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能耗,并可保证单台曝气风机故障时海水排放达标,确保火电厂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脱硫海水全池曝气装置示意图。
图中:1、供气母管;2、供气支管;3、压缩空气输送管道;4、曝气管;5、供气母管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秦皇岛秦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36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