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散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91303.4 | 申请日: | 2018-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1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军;戚文元;孔秋莲;岳玲;安伯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4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风装置 辐照加速器 可控硅调压器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散热系统 电源模块 单片机 辐照室 智能 单片机连接 散热效果 外部连通 智能控温 输出口 输入口 生产成本 能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散热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排风装置、单片机、可控硅调压器和电源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可控硅调压器连接,所述可控硅调压器还分别与所述排风装置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排风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辐照加速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在辐照室的顶部;所述排风装置的输入口朝向所述辐照加速器,所述排风装置的输出口与所述辐照室的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系统。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辐照加速器进行智能控温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辐照加速器的散热效果,还节省了能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辐照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大功率辐照加速器所使用的脉冲调制器最大功率达150KW,由于其自身原理特性,输出功率只有1/2,最大约80KW的功率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来。然而大功率辐照加速器在使用过程中功率输出是根据生产变化的,然而现有的散热设备通常是采用额定功率对辐照加速器进行散热,因此,在辐照加速器无需散热时,仍然对其进行排风散热,造成能源浪费,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系统。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辐照加速器进行智能控温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辐照加速器的散热效果,还节省了能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智能散热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排风装置、单片机、可控硅调压器和电源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单片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所述可控硅调压器连接,所述可控硅调压器还分别与所述排风装置和电源模块连接;所述排风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辐照加速器的上方,并分别固定在辐照室的顶部;所述排风装置的输入口朝向所述辐照加速器,所述排风装置的输出口与所述辐照室的外部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可控硅调压器包括单向可控硅;所述单向可控硅具有阳极引脚、阴极引脚和控制极引脚,所述阳极引脚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阴极引脚与所述排风装置连接,所述控制极引脚与所述单片机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装置包括风扇和排风筒,所述风扇固定在所述排风筒内部,所述排风筒的外侧表面与所述辐照室的顶部墙体连接;所述排风筒的两端分别为开口,所述排风筒的一端开口作为排风装置的输入口,所述排风筒的另一端开口作为排风装置的输出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排风筒的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显示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单片机和显示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单片机获取温度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温度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数字温度传感器,所述数字温度传感器的型号为DS18B20。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片机为STC12c5410ad系列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散热系统。本技术方案实现了对辐照加速器进行智能控温的效果,不仅提高了辐照加速器的散热效果,还节省了能源,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用于表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散热系统与辐照加速器和辐照室的结构关系的框图。
图中:1、温度传感器 2、排风装置 3、单片机 4、可控硅调压器
5、电源模块 6、辐照加速器 7、辐照室 8、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束能辐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913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