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托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87695.7 | 申请日: | 2018-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35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金一平;陈子蛟;李正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华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5/08 | 分类号: | B32B15/08;B32B15/14;B32B17/02;B32B3/0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 地址: | 3158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托板 上护板 下护板 增强件 勾部 侧护板 弯折 本实用新型 模量性能 四周边缘 一体成型 边缘包 夹持 同侧 下端 相向 钢板 破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强托板,包括托板和增强件,其特征在于,增强件包括侧护板、上护板和下护板,其中,上护板和下护板分别位于侧护板的上、下端同侧,上护板和下护板的远离侧护板一侧的端部相向地弯折,弯折后各形成上勾部和下勾部,上勾部和上护板形成的角度为90‑150°,下勾部和下护板形成的角度为90‑150°;增强件由钢板一体成型而成,增强件设置在托板的边缘并且将托板的边缘包覆夹持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增强托板,与传统托板相比,解决了传统托板四周边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开裂的缺陷,并大幅提高了托板的刚性,模量性能指标翻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板增强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增强托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要求对报废汽车材料进行回收,特别是对环境污染较大的报废汽车废塑料。2006年发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建立报废汽车材料、物质的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完善汽车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利用体系。第一阶段目标:2010年起,所有国产及进口的M2类和M3类、N2类和N3类车辆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85%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0%;所有国产及进口的M1类N1类车辆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80%,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75%;第二阶段目标:2012年起,所有国产及进口汽车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0%。第三阶段目标:2017年起,所有国产及进口汽车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95%左右,其中材料的再利用率不低于85%。
将汽车内饰塑料板与玻璃纤维破碎后,重新混合压制得到复合托板,是汽车材料再利用的一个应用方面,目前得到的复合托板,因具有较低的刚性,当板材承受较大载荷时,边缘产生明显的变形,从而使托板四周边缘易于破碎开裂。如能通过设计一种增强机构,提高托板的刚性,就可以扩大汽车材料再生制造的复合托板的适用领域,提高利用率。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提高托板刚性的增强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复合托板的刚性以提高载荷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增强托板,包括托板和增强件,其特征在于,增强件包括侧护板、上护板和下护板,其中,上护板和下护板分别位于侧护板的上、下端同侧,上护板和下护板的远离侧护板一侧的端部相向地弯折,弯折后各形成上勾部和下勾部,上勾部和上护板形成的角度为90-150°,下勾部和下护板形成的角度为90-150°;增强件由钢板一体成型而成,增强件设置在托板的边缘并且将托板的边缘包覆夹持在其中。
进一步地,托板为玻璃纤维和塑料经回收压制而成的再生复合板。
进一步地,增强件的壁厚为1-5mm。
进一步地,上勾部和下勾部的宽度为0-10mm。
进一步地,上护板和下护板的包覆宽度为1-5mm,侧护板的包覆厚度为20-60mm。
进一步地,增强件设置在托板相对的两侧边缘或托板四周的边缘。
进一步地,相邻的增强件通过焊接方式相互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对于具有圆角的托板,增强件的上护板和下护板的端部对应托板圆角的部分设置成圆角。
更进一步地,增强件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成为圆角。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增强托板,与传统托板相比,解决了传统托板四周边缘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开裂的缺陷,并大幅提高了托板的刚性,模量性能指标翻倍。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增强托板的增强件的截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华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华业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76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