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冶炼管坯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82164.9 | 申请日: | 2018-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7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陈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精南镍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B3/08 | 分类号: | F27B3/08;F27B3/22;F27B3/20;F27B3/19;F27B3/10;F27D11/10;C21C5/52;B22D1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张苏沛 |
| 地址: | 2144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弧炉体 管坯 冶炼 本实用新型 管坯成型 连铸机 卸料管 顶吹 灰管 电弧 废气收集器 工艺灵活性 成品品质 传统加工 电弧加工 顶吹氧枪 生产效率 卸料出口 一端连接 整个产品 电极 上端 废气管 喷粉枪 收集器 有效地 集束 炉温 下端 氧管 转换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冶炼管坯的设备,包括电弧炉体、供应电弧工作的电极及管坯成型的连铸机;其中电弧炉体上端插入有顶吹、下端插入有底吹,顶吹上接入有顶吹氧枪,电弧炉体上还插入有集束氧管和喷粉枪,电弧炉体的废气管连接废气收集器,所述电弧炉体的底部接入有冷灰管,冷灰管的另一端连接冷灰收集器;在电弧炉体的底部还安装有一卸料管,卸料管卸料出口连接所述连铸机。本实用新型将原料冶炼和管坯成型相结合,从原料直接能转换成管坯,改变了传统加工模式,提高可生产效率,并且采用电弧加工方式,具有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保证了整个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成品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冶炼管坯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坯生产过程中,前期需要对钢管坯料进行高温冶炼。常见的冶炼系统简单,技术不够成熟,生产效率低,影响后续加工质量,工人劳动强度大,能耗大,成本高;而且矿石在熔炼过程中,一些杂质的去除达不到要求,使得成品纯度降低;另外,在冶炼过程中,废气的排放量非常大,目前是通过烟囱将废气直接排向天空,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环境污染,使地表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冶炼管坯的设备。将原料冶炼和管坯成型相结合,从原料直接能转换成管坯,改变了传统加工模式,提高可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冶炼管坯的设备,包括电弧炉体、供应电弧工作的电极及管坯成型的连铸机;其中电弧炉体上端插入有顶吹、下端插入有底吹,顶吹上接入有顶吹氧枪,电弧炉体上还插入有集束氧管和喷粉枪,电弧炉体的废气管连接废气收集器,所述电弧炉体的底部接入有冷灰管,冷灰管的另一端连接冷灰收集器;在电弧炉体的底部还安装有一卸料管,卸料管卸料出口连接所述连铸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极连接有单片机,单片机采用可控硅控制所述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极为石墨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电弧炉体的炉底位置还插入有埋入式氧枪。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原料冶炼和管坯成型相结合,从原料直接能转换成管坯,改变了传统加工模式,提高可生产效率,并且采用电弧加工方式,具有工艺灵活性大,能有效地除去硫、磷等杂质,炉温容易控制,设备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保证了整个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了成品品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电弧炉体;2、电极;3、顶吹;4、顶吹氧枪;5、底吹;6、冷灰管;7冷灰收集器;8、废气管;9、废气收集器;10、集束氧管;11、喷粉枪;12、埋入式氧枪;13、卸料管;14、连铸机; 15、单片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精南镍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精南镍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21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