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81685.2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697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艳;熊国栋;张持;石亮;刘广;邵小;黄亮;王超;于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林志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封堵 管夹 接口处 封堵 贴靠 有效防止异物 本实用新型 插入设备 管道固定 施工过程 振动载荷 对设备 环绕 隔离 传递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柔性封堵装置,用于封堵在设备与管道之间,管道插入设备上的接口中,包括柔性封堵板与管夹,柔性封堵板呈环形并环绕接口地贴靠于设备,柔性封堵板上设有多个延伸至边缘的缝隙,管夹套设并定位于管道上以向设备偏压柔性封堵板。由于柔性封堵板贴靠于设备的接口处并被管夹偏压向设备,因此施工过程中能保持对设备接口与管道之间的封堵,有效防止异物通过接口处进入到设备或管道中。管夹是套于管道之上而可以设置在管道上的任意位置,现场布置时的灵活性、适应性更高。柔性封堵板上设有缝隙因此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柔性,并且其没有与管道固定,因此管道上的振动载荷能够被隔离而不会传递到设备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封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隔离振动载荷的柔性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站主回路管道安装和运行期间,对清洁度要求很高,如果不慎进入异物,将对反应堆的正常运行造成隐患。在核电站施工和在役管道更换期间,存在坡口加工、焊缝打磨等较多容易进入异物的工序,如果不及时对管道以及设备上的接口进行封堵,铁屑等异物便会通过管道、设备接口进入堆芯,给后续清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清理不彻底,异物会随一回路冷却剂流动,容易导致堆内构件、蒸发器换热管、主泵等设备损伤,影响核电站安全运行。
目前,在施工过程中,通常将圆形木板放入管道中,通过不锈钢胶带将木板与管道粘接起来,防止铁屑等异物进入。上述封堵方式虽然较为简单,但存在着以下缺陷:木板只是对管道进行封堵而没有封堵设备接口,异物依然可能会从设备接口处进入;由于需将木板放入管道内部,因此仅能设设置在管道端部附近位置,灵活性较差。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封堵于设备接口处,且设置位置不受限的封堵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封堵于设备接口处,且设置位置不受限的封堵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柔性封堵装置,用于封堵在设备与管道之间,所述管道插入所述设备上的接口中,包括柔性封堵板与管夹,所述柔性封堵板呈环形并环绕所述接口地贴靠于所述设备,所述柔性封堵板上设有多个延伸至边缘的缝隙,所述管夹套设并定位于所述管道上以向所述设备偏压所述柔性封堵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柔性封堵装置中的柔性封堵板贴靠于设备的接口处并被管夹偏压向设备,因此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对设备接口与管道之间的封堵,有效防止异物通过接口处进入到设备或管道中。又由于管夹是套于管道之上而无需放入管道内部,因此并不会被限制在管道的端部附近而可以设置在管道上的任意位置,现场布置时的灵活性、适应性更高。另外,柔性封堵板上设有缝隙因此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柔性,并且柔性封堵板并没有与管道固定,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管道上的振动载荷能够被隔离而不会传递到设备上,有利于保持管道与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完整。最后,本装置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便于维护与更换。
较佳地,所述柔性封堵板包括弧形的第一封堵板与第二封堵板,所述第一封堵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封堵板的两端可分离地对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封堵板的一末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封堵板的一末端设有卡合部,所述第一封堵板与第二封堵板藉由所述卡合部卡入所述凹槽中而对接。
较佳地,所述缝隙沿所述柔性封堵板的径向延伸。
较佳地,多个所述缝隙中包括若干第一缝隙与若干第二缝隙,所述第一缝隙延伸至所述柔性封堵板的内边缘,所述第二缝隙延伸至所述柔性封堵板的外边缘。
具体地,若干所述第一缝隙与若干所述第二缝隙在所述柔性封堵板上呈交替排列设置。
较佳地,所述管夹包括两个弧形的夹持件,两所述夹持件的端部可分离地对接固定而定位于所述管道上。
具体地,还包括设于两所述夹持件端部的螺栓与螺母,两所述夹持件的端部通过所述螺栓与螺母的螺纹连接而对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16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