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81286.6 | 申请日: | 2018-03-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7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韩德宏;唐云清;祁锋;于芳;胡正东;刘济忠;陈俭;李建华;韩立斌;陆建伟;刘怀松;盛火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水管 生化反应器 加热箱 氨氮 有机物分解 硝化 污水进水管 连通 污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 氨氮处理 处理效率 底部连通 污水氨氮 出水管 流离球 凝胶 左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包括pH调整加热箱,所述pH调整加热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污水进水管,pH调整加热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有机物分解箱,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的左端与pH调整加热箱右侧的顶部连通。该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通过pH调整加热箱、污水进水管、第一有机物分解箱、第一导水管、第二有机物分解箱、第二导水管、流离球、第一硝化箱、第三导水管、第二硝化箱、第四导水管、第三硝化箱、第五导水管、PVA凝胶和出水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在对污水处理时,氨氮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具备污水氨氮处理效率高等优点,缩短了污水处理的时间,提高了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污水厂和臭河水的污水处理,需要使用到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但是现有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在对污水处理时,氨氮处理的效率较低,延长了污水处理的时间,降低了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具备污水氨氮处理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在对污水处理时,氨氮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污水氨氮处理效率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包括pH调整加热箱,所述pH调整加热箱左侧的底部连通有污水进水管,所述pH调整加热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有机物分解箱,所述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的左端与pH调整加热箱右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有机物分解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有机物分解箱,所述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的右端与第二有机物分解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和第二有机物分解箱内壁的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流离球,所述第二有机物分解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硝化箱,所述第二有机物分解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三导水管,所述第三导水管的右端与第一硝化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硝化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二硝化箱,所述第一硝化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四导水管,所述第四导水管的右端与第二硝化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硝化箱的右侧设置有第三硝化箱,所述第二硝化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第五导水管,所述第五导水管的右端与第三硝化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硝化箱、第二硝化箱和第三硝化箱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PVA凝胶,所述第三硝化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出水管。
优选的,所述流离球的表面设置有有机物分解菌,所述PVA凝胶的表面设置有氨氧化细菌和亚硝氮氧化菌。
优选的,所述第一硝化箱、第二硝化箱和第三硝化箱的内壁均通过固定件与PVA凝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流离球的表面通过固定件均与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和第二有机物分解箱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有机物分解箱和第二有机物分解箱内腔的流离球的数量均不少于三十个,且三十个流离球之间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污水进水管处污水进水流速为五千每立方米每天或二百五十每立方米每小时。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快速氨氮生化反应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瑞迪建设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812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