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状体前囊抛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9244.9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2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杜颖华;刘丹岩;马景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天玺沐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2 | 代理人: | 谢鑫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端 横切面 抛光器 晶状体前囊 自由端 自由 砂粒 左右手 晶状体上皮细胞 手柄 手柄连接 一次性 钝角 申请 互换 | ||
本申请公开一种晶状体前囊抛光器,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包括手柄、连接部、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连接部呈直角,第一操作部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一固定端,第二操作部包括第二自由端和第二固定端,连接部的一端与手柄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连接,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之间呈钝角,第一自由端的外表面设有磨砂粒,第二自由端的外表面设有磨砂粒,第一自由端的横切面面积大于第一固定端的横切面面积,第二自由端的横切面面积大于第二固定端的横切面面积。本申请提供的抛光器方便一次性进入前房进行操作,避免了左右手的互换操作,并能够全面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晶状体前囊抛光器。
背景技术
在白内障手术中,保留的晶状体前囊膜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如果不能尽可能的清除,它可以发生增殖,移行到晶状体后囊,产生胶原和基底膜样物质,就不可避免的发生后囊膜的混浊、囊膜收缩等术后增殖修复现象,会产生衍射现象,严重影响视网膜成像的质量,使已恢复的视功能受损。同时晶状体前囊透明性的丧失,也会影响眼后段疾病的观察与治疗。白内障手术方法的改进是防止增殖的是重要因素,其中前囊抛光尤为重要,将前囊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尽可能的清除,将大大避免了这些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晶状体前囊抛光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晶状体前囊抛光器,该晶状体前囊抛光器包括手柄、连接部、第一操作部和第二操作部,所述连接部呈直角,所述第一操作部包括第一自由端和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二操作部包括第二自由端和第二固定端,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部和所述第二操作部之间呈钝角,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外表面设有磨砂粒,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外表面设有磨砂粒,所述第一自由端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固定端的横切面面积,所述第二自由端的横切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固定端的横切面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呈扁平状,所述第二自由端呈扁平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一自由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外表面为所述第二自由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优选地,所述钝角为120°。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表面为磨砂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抛光器专门针对晶状体前囊下的抛光,尤其是针对切口下抛光,该抛光器的操作部可以方便一次性进入前房进行操作,而不必多次反复进入前房操作,也避免了左右手的互换操作,并能够全面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缩短学习曲线,便于初学者的掌握及技术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囊抛光器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自由端/第二自由端的横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未经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9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泪道冲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眼科手术用晶体植入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