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渗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8127.0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71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9 |
发明(设计)人: | 何灿;熊日华;海玉琰;孙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淼;严政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渗透单元 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 连通 进口 综合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 反渗透装置 零液体排放 水资源回收 操作压力 产水出口 减少系统 浓水出口 运行成本 截留率 浓盐水 排放量 原水 浓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反渗透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单元,第一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与原水管线连通,第一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出口与第二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连通,第二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口与第一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连通;第一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小于第二反渗透单元。该反渗透系统能够在无需显著提高操作压力和运行成本的情况下突破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极限,大幅度减少系统最终浓盐水的排放量,既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也大幅度降低实现零液体排放的综合处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渗透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水资源不足以及环境容量有限等矛盾日益凸显。在石油化工、煤化工、电力、钢铁以及海水淡化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盐废水。为了降低外排水量,提高水的使用效率,目前含盐废水一般使用以反渗透为主的膜法处理后循环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的使用效率。
但由于渗透压的存在和实际操作压力的限制,现有的常规反渗透膜组件和由该常规反渗透膜组件形成的反渗透系统通常只能将盐水浓缩到50,000至70,000mg/L,严重限制了反渗透系统的水回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并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浓盐水。这对后续处理,特别是在要求零液体排放情况下的后续蒸发、结晶等工艺处理在投资和能耗上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超高压反渗透膜组件和由该常规反渗透膜组件形成的反渗透系统虽然可以突破此浓缩极限,但其造价和运行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系统,该系统在现有反渗透膜组件和反渗透系统的设计上进行改进,在无需显著提高操作压力和运行成本的情况下突破反渗透系统的浓缩极限,大幅度减少系统最终浓盐水的排放量,既提高水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也大幅度降低实现零液体排放的综合处理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渗透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反渗透单元和第二反渗透单元,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包括反渗透进口A1、浓水出口B1和产水出口C1,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包括反渗透进口A2、浓水出口B2和产水出口C2;其中,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1与原水管线连通,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出口C1与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2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口B2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1连通,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出来的产水进入到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中进行处理,而从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出来的浓水循环回用至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中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小于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为90%以下,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大于90%。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为20-90%,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为95%以上。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截留率为40-70%,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截留率为99%以上。
优选地,该系统还包括第三反渗透单元,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包括反渗透进口A3、浓水出口B3和产水出口C3;
其中,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设置在原水管线至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间,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3与原水管线连通,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的产水出口C3与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1连通,以使得从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出来的产水进入到第一反渗透单元中进行处理;
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的浓水出口B1与第三反渗透单元的反渗透进口A3连通,以使得从所述第一反渗透单元出来的浓水循环回用至第三反渗透单元中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第三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小于所述第二反渗透单元的表观截留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81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挂壁式RO净水机
- 下一篇:一种缓蚀净化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