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7570.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450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哲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哲民 |
主分类号: | F01N3/033 | 分类号: | F01N3/033;F01N3/02;F01N3/04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瓷 内部设置 除醛层 还原性 氧化性 本实用新型 尾气净化器 防水挡板 分隔挡板 节能减排 雾化喷头 储尘槽 过滤网 积水槽 冷却仓 二氧化碳 机动车 氢氧化钙反应 净化器本体 碳酸钙沉淀 顶端设置 气体转化 挡板 过滤框 制冷器 挡水 排出 阻隔 净化 转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本体,过滤框的内部设置有储尘槽,储尘槽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冷却仓,冷却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挡板,分隔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器,本实用新型净化框的内部设置有还原性蜂窝瓷,还原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氧化性蜂窝瓷,氧化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HIMOP除醛层,HIMOP除醛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挡板,防水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积水槽,积水槽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雾化喷头,通过还原性蜂窝瓷、氧化性蜂窝瓷、HIMOP除醛层便于对气体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挡水挡板起到阻隔的作用,通过雾化喷头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之后转化为碳酸钙沉淀下来排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净化器领域,具体为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汽车,群众机动出行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汽车保有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因此有必要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来解决此类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包括净化器本体,所述净化器本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的内部设置有储尘槽,所述储尘槽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冷却仓,所述冷却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挡板,所述分隔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器,所述过滤框的一侧设置有净化框,所述净化框的内部设置有还原性蜂窝瓷,所述还原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氧化性蜂窝瓷,所述氧化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HIMOP除醛层,所述HIMOP除醛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积水槽,所述积水槽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净化框的顶端的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净化框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储尘槽和积水槽的一端均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的内部设置有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框、冷却仓和净化框通过连接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和储尘槽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分隔挡板和冷却仓通过聚四氟乙烯粘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储尘槽的内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和控制箱,所述重量传感器和控制箱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积水槽的内部设置有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箱,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控制箱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净化器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和耐腐蚀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机动车节能减排尾气净化器,过滤框的内部设置有储尘槽,储尘槽的一侧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冷却仓,冷却仓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挡板,分隔挡板的内部设置有制冷器,通过储尘槽便于对污染物进行存储以便于集中处理,通过过滤网便于对排出气体中的大颗粒污染物进行过滤,通过冷却仓和制冷器便于对气体进行冷却,避免净化器本体内部的温度过高,防止对人身造成伤害,通过分隔挡板将冷却仓分隔成S形,以便于提高冷却效果,净化框的内部设置有还原性蜂窝瓷,还原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氧化性蜂窝瓷,氧化性蜂窝瓷的一侧设置有HIMOP除醛层,HIMOP除醛层的一侧设置有防水挡板,防水挡板的一侧设置有积水槽,积水槽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雾化喷头,通过还原性蜂窝瓷、氧化性蜂窝瓷、HIMOP除醛层便于对气体中有害气体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挡水挡板起到阻隔的作用,通过雾化喷头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之后转化为碳酸钙沉淀下来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器本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哲民,未经李哲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75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