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6807.9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曹恒源;陈小娟;赵娜;王小明;杨少荣;万成炎;金瑶;贺达;朱其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17 | 分类号: | A01K61/17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江丽丽;王敏锋 |
地址: | 43007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孵化桶 扁形喷头 喷头 漂流性卵 造流装置 孵化器 孵化 防逃 三层 圆口 本实用新型 进水管阀门 底部中心 顶端开口 进水支管 进水支路 进水总管 均等间隔 上等间隔 孵化率 锅盖形 排污口 溢水口 翻动 并联 侧壁 出水 钢圈 进水 均布 内壁 铅坠 筛绢 桶壁 外壁 下层 鱼卵 柱形 连通 水体 环绕 中层 上层 更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包括孵化桶、孵化网、防逃罩及造流装置,孵化桶底部中心设有排污口,侧壁设有高于内沿的溢水口,三层钢圈均布在由筛绢制成的顶端开口的柱形孵化网内,孵化网的底部系挂铅坠,防逃罩呈锅盖形,造流装置中的进水总管通过进水管阀门与环绕在孵化桶外壁的上、中、下三层并联的进水支管连通,扁形喷头设于孵化桶的内壁,上层及中层进水支路上各连有3个扁形喷头,所述喷头均等间隔排列且环桶壁逆时针方向出水,下层进水支路上等间隔连接4个扁形喷头,所述的喷头上扬且逆时针倾斜。本装置可使孵化桶内的水体持续更新同时具有适宜流动性,鱼卵可均匀翻动,有效提高了孵化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漂流性鱼卵的孵化),具体涉及到一种适用于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的孵化器。
背景技术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隶属于鲤形目鮈亚科铜鱼属,是长江上游中典型的河道洄游性鱼类,产漂流性卵。随着长江各级水利设施的修建,圆口铜鱼生活史通道被打断,产卵场规模缩小,最终导致其种群退化,自然资源保有量逐年下降。因此,加强圆口铜鱼的人工繁殖工作研究,开展增殖放流对于保护和恢复圆口铜鱼种群规模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科研价值。要开展大规模的圆口铜鱼苗种培育,人工催产后的孵化工作是关键,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种高效的鱼卵孵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实现在全人工控制条件下圆口铜鱼受精卵的大规模孵化。本孵化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水源后在孵化器内可以营造具有0.2-0.4m/s流速的水体,可防止水体外溢,同时也方便排污。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来实现:
一种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包括孵化桶、孵化网、防逃罩及造流装置。孵化桶的桶壁外沿高内沿低,桶底为锅底形,底部中心的排污口通过排污管阀门与排污管连通,孵化桶的侧壁设有高于内沿的溢水口,溢水口通过溢水管阀门与溢水管连通;孵化网固定在孵化桶内,第一钢圈、第二钢圈、第三钢圈均布在由筛绢制成的顶端开口的柱形孵化网内,孵化网的底部系挂铅坠;防逃罩呈锅盖形,置于孵化桶的内沿,其顶部开口形成观察窗;造流装置包括进水管路及扁形喷头,进水总管通过进水管阀门与环绕在孵化桶外壁的上、中、下三层进水支管连通,三层进水支管相互并联且分别设有阀门,扁形喷头设于孵化桶的内壁,上层及中层进水支路上各连有3个扁形喷头,所述喷头均等间隔排列且环桶壁逆时针方向出水,下层进水支路上等间隔连接4个扁形喷头,所述的喷头上扬且逆时针倾斜,出水方向朝向孵化网的底部。
优选的,孵化桶的顶部内沿处设有固定支架,孵化网系挂于固定支架上。
优选的,孵化网由60目的尼龙筛绢制成。
优选的,下层进水支路连接的扁形喷头上扬60度。
优选的,防逃罩的主体结构上覆盖尼龙筛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装置可使孵化桶中水体的持续更新同时具有适宜流动性,保证了漂流性鱼卵的高孵化率;孵化桶罩盖的设置可方便观察桶中鱼卵孵化过程,又可防止鱼苗逃逸,在管理操作中具有简便性;
2、本装置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组成系统同时使用,可对不同孵化密度、不同授精时间的鱼卵孵化过程进行比较统计;
3、本装置中的造流装置可以使孵化网中的鱼卵均匀翻动,借助阀门可方便控制流速,保证鱼卵和鱼苗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的侧视图
图2为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的刨面图
图3为圆口铜鱼漂流性卵专用孵化器的防逃罩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68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裂腹鱼的卵苗分离器
- 下一篇:罗非鱼繁殖工厂化孵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