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3088.5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273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史东洋;吴小英;陈元宝;金海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36;H01M2/12;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片 正极片 电极组件 圆角区域 通孔 二次电池 负极极耳 正极极耳 隔膜 依次设置 多层 向内 正极 本实用新型 水平区域 负极 顶盖板 隔开 卷绕 壳体 轴向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为一体并形成本体部,本体部包括水平区域、第一圆角区域和第二圆角区域。正极极耳连接于正极片,负极极耳连接于负极片,且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从本体部沿轴向的两端伸出。在第一圆角区域上,正极片分为多层;在从最外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一定层数的正极片中,各层正极片上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一圆角区域上,负极片分为多层;在从最外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一定层数的负极片中,各层负极片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对应。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以及顶盖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通常包括电极组件和收容电极组件的壳体,电极组件包括卷绕主体和极耳;极耳的设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正负极耳设置在卷绕主体的同一侧,另一种是正负极耳分别设置在卷绕主体相反的两侧。为了提高二次电池整体的能量密度,现有的方案是将二次电池做成长电池,而正负极耳分别设置在卷绕主体相反的两侧的长电池在能量密度上更具优势。但是,对于正负极耳分别设置在卷绕主体相反的两侧的长电池,电解液浸润困难,在循环后期吸收电解液的速度较慢,容易导致析锂;同时,化成过程中的产气也不易排出,气体残留在电极组件中会隔绝锂离子通路,从而导致析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其能改善电解液的浸润性,保证电极组件的循环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膜、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隔膜将正极片和负极片隔开。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卷绕为一体并形成本体部,本体部包括水平区域以及分别位于水平区域沿横向两端的第一圆角区域和第二圆角区域。正极极耳连接于正极片,负极极耳连接于负极片,且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从本体部沿轴向的两端伸出。在第一圆角区域上,正极片分为多层;在从最外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一定层数的正极片中,各层正极片上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一圆角区域上,负极片分为多层;在从最外侧向内依次设置的一定层数的负极片中,各层负极片上设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对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极组件、壳体以及顶盖板。壳体顶部具有开口,顶盖板设置于壳体顶部并将所述开口封闭,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顶盖板设置有注液孔。电极组件的第一圆角区域与顶盖板相对,电极组件的第二圆角区域与壳体的底部相对;或者,电极组件的第二圆角区域与顶盖板相对,电极组件的第一圆角区域与壳体的底部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如果电极组件的第一圆角区域与顶盖板相对,那么在二次电池的注液工序中,经由注液孔流入的电解液可直接经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注入电极组件的内部,改善电解液在注液工序中的浸润性,提高注液效率。在二次电池的化成工序中,产生的气体能够经由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及时排出,避免气体残留在电极组件的内部,防止析锂,使形成的固体电解质膜更稳定、更致密,保证电极组件的使用性能。
电极组件在循环过程中会不断消耗电解液,所以电极组件需要不断地吸收壳体内的电解液以维持离子导电通道。如果电极组件的第一圆角区域与壳体的底部相对,那么与壳体的底部相对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能够为电解液的补充提供快捷通道,使电解液能够快速地补充到电极组件内,维持电极组件的循环性能,避免电极组件因内部电解液干涸而引发的析锂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一实施例的一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极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一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电极组件的另一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30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电量显示器组装设备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