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1511.8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5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军;陈家祺;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翟嘉洁 |
主分类号: | A61F2/14 | 分类号: | A61F2/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孟斌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角膜 圆形凸脊 后板 本实用新型 中心线重合 内部中空 发生率 膜覆盖 边孔 镜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工角膜后板,所述后板为带有中孔的圆盘,所述圆盘上设有10个边孔,所述圆盘上设有圆形凸脊,所述圆形凸脊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形凸脊的中心线与所述圆盘的中心线重合。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可以大大降低后膜覆盖镜柱的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角膜后板。
背景技术
以往的临床研究显示波士顿人工角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镜柱后膜的形成,有些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甚至高达50%以上,这往往需要激光治疗。而较厚的后膜激光能量太大会造成对镜柱后表面的破坏,从而影响光学成像性。这时就需要眼内手术干预,此时会增加眼内出血,视网膜脱离,甚至眼内炎的风险,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后膜覆盖镜柱。以往的研究显示后膜的产生是载体角膜和植床之间角膜基质细胞移行向后生长引起,可增加后板的直径预防。但增加后板的直径同时增加了手术植入眼内的难度,同时过大直径的后板有可能对房角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提高。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可以大大降低后膜覆盖镜柱的发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人工角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角膜后板,所述后板为带有中孔的圆盘,所述圆盘上设有10个边孔,所述圆盘上设有圆形凸脊,所述圆形凸脊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形凸脊的中心线与所述圆盘的中心线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形凸脊的厚度为0.2mm,所述圆形凸脊的高度为0.4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盘为医用钛圆盘,所述圆形凸脊为金属凸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圆形凸脊的内径为4.7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中孔直径为3.2mm,所述边孔直径均为1mm,所述圆盘的直径为8.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10个边孔的圆心位于同一圆周上,该圆周的中心线与所述圆盘的中心线重合,且所述10个边孔中相邻边孔之间圆心距离均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10个边孔的圆心连接形成的圆的直径为6.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盘的直径为8.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圆盘为弧形圆盘,所述圆盘的侧面为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弧形圆盘的前表面弧度为6.3,所述弧形圆盘的后表面弧度为8.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可以大大降低后膜覆盖镜柱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人工角膜后板,如图1所示,所述后板为带有中孔2的圆盘1,所述圆盘1上设有10个边孔3,设置所述边孔3是为了让房水透过滋养载体角膜;所述圆盘1上设有圆形凸脊4,所述圆形凸脊4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设置所述圆形凸脊4是为了预防镜柱后膜的形成,所述圆形凸脊4的中心线与所述圆盘1的中心线重合。
本实用新型对后板的各种尺寸进行设计:
优选地,所述圆形凸脊4的厚度((圆形凸脊4的内壁到外壁的距离))为 0.2mm,所述圆形凸脊4的高度为0.4mm。
优选地,所述圆形凸脊4为金属凸脊。
优选地,圆形凸脊4的内径为4.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翟嘉洁,未经翟嘉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1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假体隆乳术中乳房假体推送器
- 下一篇:软骨碎末注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