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的生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371066.5 | 申请日: | 2018-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1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 发明(设计)人: | 赵淳;蔡斌;王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尔华(上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48 | 分类号: | C08G18/48;C08G18/42;C08K7/14;B29C70/52;B29C70/54;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蒋亮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00336 上海市长***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浸渍 模具 静态搅拌器 轨枕 自动切割设备 本实用新型 承压设备 导纱板 张力辊 注射枪 机械性能 滚动 发泡聚氨酯 聚氨酯合成 玻璃纤维 生产装置 一次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的生产装置,包括:多组导纱板、张力辊、自动浸渍模具、静态搅拌器、滚动承压设备和自动切割设备,所述的玻璃纤维通过多组导纱板和张力辊导入自动浸渍模具中,所述的静态搅拌器通过注射枪连接自动浸渍模具,发泡聚氨酯置于静态搅拌器内,并通过注射枪注入自动浸渍模具内,所述的自动浸渍模具内产品依次进入滚动承压设备和自动切割设备,得到轨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产品一次成型,所得到的轨枕机械性能优良、稳定性高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和生产该轨枕的装置。
背景技术
轨枕是铁路配件的一种,主要作用是将由钢轨传来的荷重、横向力和纵向水平力均匀地传布在道床上,是铁路建设和承载设备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在铁路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现有轨枕主要为两种:钢筋混凝土轨枕及木质轨枕。木枕是由木材直接加工而成,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由于木材本身的优良特性,是轨枕使用的理想材料,但是其易风化开裂,耐腐蚀性较差,使用寿命短,木材消耗量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我国森林资源匮乏的影响,木枕越来越难以满足铁路需求。钢混轨枕是为弥补木枕的缺点开发研制并获得广泛推广应用的,其具有原料易得、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养护量小等优点,但钢混轨枕本身也存在无法解决的缺点: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缝,其硬度大,弹性差,重量大,脆性大,阻尼减振效果差。因此随着铁路的发展,我国对轨枕的需求已从原来单独追求能用上升到好用的水平,需要研制新型轨枕来满足高速铁路、铁路特殊路段如隧道、道岔、桥梁、站台等部位的需求。
聚氨酯合成轨枕是用玻璃长纤维强化热固化树脂发泡体而制成的,具有木材的质感,有着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绝缘性能优良和不吸水等优点,便于现场加工和施工等特性,同时兼备木材与塑料的优点,是现代铁路用轨枕理想的代替品。
申请号为201610683181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纤维含量纤维增强聚氨酯硬泡合成轨枕及其制作方法,其由多块高纤维含量纤维增强聚氨酯硬泡合成板材通过粘结剂粘接而成。但此种制备方法得到的轨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板材之间的错位,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此外,当前在生产中由于设备混料不能完全均匀、玻璃纤维浸渍效果差和单一树脂基体使用以及没有考虑横向剪切力的加强,使得生产的轨枕阻尼效果不明显,横向剪切力低,耐疲劳差,产品的密度和质量不稳定,导致轨枕出现裂纹和内部大面积空洞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和生产该轨枕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其特征在于,该轨枕以玻璃纤维作为骨架,以发泡聚氨酯为基体材料,将玻璃纤维均匀置于发泡聚氨酯内,形成轨枕。
所述的作为骨架的玻璃纤维为高密度玻璃纤维,其密度范围为 4800~9600g/km,单丝直径为10~40um。
所述的轨枕的厚度30~160mm。
一种高性能的聚氨酯合成轨枕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导纱板、张力辊、自动浸渍模具、静态搅拌器、滚动承压设备和自动切割设备,所述的玻璃纤维通过多组导纱板和张力辊导入自动浸渍模具中,所述的静态搅拌器通过注射枪连接自动浸渍模具,发泡聚氨酯置于静态搅拌器内,并通过注射枪注入自动浸渍模具内,所述的自动浸渍模具内产品依次进入滚动承压设备和自动切割设备,得到轨枕。
所述自动浸渍模具为分层自动浸渍模具(2),包括上模(21)和下模(22),上模(21)和下模(22)中间形成长方体状的模腔,在上模(21)上方设有浸渍液注入孔a(23),聚氨酯树脂从浸渍液注入孔a(23)注入,待浸渍的玻璃纤维(3) 从模腔一端导入模腔,浸渍后的玻璃纤维(1)由另一端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尔华(上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尔华(上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1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芝多糖提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耐高温母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