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浸式热交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370078.6 | 申请日: | 201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2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梁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之龙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汇天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57 | 代理人: | 陈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温管 绝缘 本实用新型 发热体 热交换器 一端开口 浸式 加热介质出口 加热介质进口 加热效率 热量散发 电涡流 外侧壁 缠绕 环绕 穿过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浸式热交换器,包括绝缘耐温管(1)、线圈(2)及发热体(3),其中,绝缘耐温管(1)的一端开口为加热介质进口,其另一端开口为加热介质出口,线圈(2)缠绕于绝缘耐温管(1)的外侧壁上,发热体(3)设于绝缘耐温管(1)内且穿过线圈(2)环绕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将发热体完全置于介质(水)中,可使得电涡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介质(水)带走,能避免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进而能减少热量的流失,提升加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设备,具体是全浸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又称换热器和换热设备,其按加热方式可分为电磁热交换器、导热油热交换器、火焰式热交换器、气体热交换器、太阳能热交换器等等。其中,传统的电磁热交换器普遍是在发热体外部缠绕线圈,通过高频电源使发热体表面产生电涡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加热介质(水)在发热体内部通过,通过热传导的方式以达到对加热介质(水)进行加热的目的。传统电磁热交换器中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一部分被加热介质(水)带走,还有一部分会散发出去,具有大量热量流失,这导致加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全浸式热交换器,其应用时能减少热量的流失,并能提升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全浸式热交换器,包括绝缘耐温管、线圈及发热体,所述绝缘耐温管的一端开口为加热介质进口,其另一端开口为加热介质出口,所述线圈缠绕于绝缘耐温管的外侧壁上,所述发热体设于绝缘耐温管内且穿过线圈环绕的区域内。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将发热体完全置于介质(水)中,电涡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介质(水)带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的第一种结构布设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螺旋状结构,且其与绝缘耐温管同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的第二种结构布设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片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的第三种结构布设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与绝缘耐温管同轴设置的空心或实心圆柱状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体的第四种结构布设方式,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为与绝缘耐温管同轴设置的空心或实心棱柱状结构。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发热体取材便捷,进一步的,所述发热体的材质为导磁金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成本低,在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将发热体完全置于介质(水)中,可使得电涡流产生的热量全部被介质(水)带走,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介质(水)通路与发热体的位置关系,使介质(水)通路夹在线圈与发热体之间,使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尽可能多的被介质(水)通路吸收,能避免热量散发到空气中,进而能减少热量的流失,提升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之龙,未经梁之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3700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